今天是:

物联网工程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 >> 学院新闻

物联学子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中刷新纪录

发布日期:2022-08-31  来源:物联网工程学院   文:屈跃宽 图:张陈大为、李世骏 审核:孔丽丹

近日,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在南京落下帷幕。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智能车俱乐部共派出3支队伍参加极速越野、多车编队和平衡单车三个项目的比赛,经过多轮激烈争夺,共斩获全国二等奖2项,华东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再次刷新了学校在本项大赛的最好成绩。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将其列为含金量最高的大学生竞赛之一,参赛学生总规模超过40万人次,学生收获和竞赛声誉始终保持高位。本届竞赛全国共有450所高校2317支队伍参加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和西部五大赛区以及安徽、山东、浙江三个省赛区的选拔赛,最终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的515支队伍入围全国总决赛。

依托物联网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智能车俱乐部,学院每年10月举办江南大学“博世杯”智能汽车竞赛,在全校百余名同学中选拔准参赛选手进行集中培训,再通过实战演练,最终有3支队伍获得入围华东赛区的竞赛资格。在备战区域赛过程中,学院组建以吴定会教授领衔,竞赛指导员张陈大为、章俊强等高年级学生为辅的指导团队,指导学生对车模结构和程序策略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不断积累设计经验和能力;组建以实验员冯伟、科创辅导员屈跃宽、兼职辅导员段勤硕为主的管理服务团队,为参赛队提供了优良的参赛场地、训练环境及各类软硬件设施。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孔丽丹到俱乐部慰问参赛队员,详细了解了备赛情况和面临的困难,对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及时有效地解决,确保学生顺利完成比赛。

今年春季开学后,因疫情影响,智能车集训队从线下实验转为线上“云造车”,通过定期培训、随时提问的方式推进备赛进度。指导老师定期开展线上例会,开展技术创新及难点重点讨论交流,邀请多位具有参赛经历的学长进行软件、硬件、机械等方面的经验分享,同学们在宿舍完成车模的组装调试、程序设计等工作。6月份,参赛队员在结束了繁忙的考试周后,开始全身心投入线下备赛,暑假期间更是克服高温天气,放弃一切娱乐,在大创基地进行赛道搭建、编程调试、实车模拟。队员们每天都是“实验室——宿舍”两点一线的科研生活,冲刺阶段更是锲而不舍、通宵作战,大家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8月18日,参赛队员前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参加华东赛区的竞赛,经过激烈角逐,由谢富源、朱世怡、吕珂、李驿青、黄韧频组成的“全面小康”队和李世骏、朱文青、陆熠千组成的“江南Z-23”队在多车编队、极速越野的项目中表现优异,分别以赛区第4、第6的名次斩获一等奖,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由张海涛、陈基浩、谭艳玲组成的队伍参加平衡单车赛项,小车在竞赛中出现意外,遗憾以赛区二等奖的成绩结束本届大赛。在随后的全国总决赛中,两支参赛队伍认真总结赛区比赛经验,不断完善车辆性能,在总决赛中位列全国第13名、第14名,均以1名之差与一等奖失之交臂,斩获2项全国二等奖。

“智能车”竞赛是以迅猛发展、前景广阔的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与汽车等多学科专业的创意性科技竞赛。物联网工程学院自2005年组建智能车俱乐部,通过集中选拔队员、全年常态化集训、定期交流研讨、以老带新榜样引领等形式培养了大批优秀队员,形成了一支梯队式的参赛队伍。学生在智能车俱乐部可通过设计制作在特定赛道上能自主行驶且具有优越性能的智能模型汽车,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出、分析、设计、开发并研究智能汽车的机械结构、电子线路、运动控制和开发与调试工具等,激发了广大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探索的兴趣和潜能。经历17年的磨砺,智能车俱乐部已经成为学院培养智能控制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平台。

比赛现场

多车编队战车

极速越野战车

平衡单车战车

参赛队员合影

阅读( (编辑:曾磊)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