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青春勇担当,实践绘江南】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惠山艺韵行”非遗文化传承实践团赴惠山古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4-08-05  来源: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   文:沈茗怡、杨欣莹;图:陆锡茜、丁嘉铖;审核:王莉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非遗如何在数字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如何融入年轻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认同,成为AI助力非遗保护的重要问题。为此,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惠山艺韵行”非遗文化传承实践团在今年暑期前往无锡市惠山古镇,参观中国泥人博物馆,亲身体验惠山泥人的制作过程,与悠久历史对话、与时代脉搏共振,探索AI赋能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新路径。

穿越古今,对话艺术。博物馆是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实践团来到中国泥人博物馆,领略惠山泥人的起源、发展和兴替。馆内近5000件展品,涵盖了泥人艺术的各个流派和时期,令人目不暇接。实践团跟随着讲解员在《大阿福》《一团和气》等经典作品前驻足良久,了解到无锡“阿福”“阿喜”是路路平安,家家幸福的吉祥象征,更被馆内泥人雕刻和绘画工艺的精妙所震撼。在穿越古今的对话中,实践团加深了对惠山泥人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惠山泥人不仅是无锡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指尖轻舞,艺术绽放。在惠山古镇惠泉研学中心,实践团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讲授泥塑技艺并参与制作体验。惠山泥人使用惠山脚下一公尺以下的黑泥,其质地细腻洁净,搓而不皱、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强,非常适合泥塑制作。制作过程中,师傅详细演示了从分泥、揉搓到按压等每一道工序,仔细讲解了具体手法及注意点,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通过亲手制作非遗作品,实践团成员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惠山泥人的独特魅力,也惊叹于能工巧匠的“匠人精神”。

青春聚力,AI赋能。实践团走进无锡惠山泥人厂,这里曾以生产惠山泥人闻名中外,现在已转型成为专营惠山泥人的文创场所。通过对数位游客的采访以及与场内负责人进行交流,得知惠山泥人存在年轻群体受众不足、产品设计受传统思路局限等问题,明晰了惠山泥人在传承性发展中所具有的不足与挑战。基于社会实践调查结果,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团队成员充分结合自身所学,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以AI赋能非遗传承的建议。

通过此次非遗探索之行,实践团成员不仅加深了对惠山泥人文化的了解,更深刻体会到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今后,团队成员将和惠山泥人厂、惠泉研学中心保持密切交流,结合专业所学,切实让非遗变“潮玩”,让传统文化“变年轻”,让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科技成为非遗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新动能。

参观中国泥人博物馆

与场内负责人交谈

合影留念

阅读( (编辑: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