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刘焕明: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五个着力点

发布日期:2024-12-09  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焕明

编者按:全国教育大会9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强化使命担当,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特开设“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专栏,推动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奋力答好“教育强国、江南何为”的时代命题,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江南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高校标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等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起航”到“领航”的飞跃发展,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育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支持下,把握机遇,主动作为,相继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恢复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办学,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着力于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研究、大众化宣传和学理阐释工作,强化对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科学解释力度。承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研究》《近代长三角地区中国式城镇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与发展模式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建构立体形式反腐败体系研究》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3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以及重点权威期刊上发表理论文章100余篇,实现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突破。

着力于培育高质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基石与灵魂。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学院教师队伍短缺、结构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等问题,学院采取引培结合、团队育人、平台育人等方式,多措并举,整合力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从三十多人增长到近七十人,逐步形成一支理想信仰坚定、老中青相结合、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院实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青年人才、江苏省社科英才、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团队等系列人才和团队建设突破,有效弥补学科发展中的人才质量“短板”,激发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

着力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使命担当。学院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求,开展问题导向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等改革探索,打造“宝哥说”思政文化育人、“启拓教学”“行走的思政课”“田野上的思政课”等教学品牌,协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江苏省名师工作室、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最美教师”、江苏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等人才项目或荣誉称号10余人次,实现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的突破。

着力于开展决策咨询服务。以问题为导向,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和党的理论建设重点问题开展广泛研究,加大社会实践服务和智库力量的培育,为国家和地方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学院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江南大学理论研究基地、江苏党风廉政建设研究基地等五个省级研究平台,与中央部委、省市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党的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治理创新等主题研究,形成《健全基层领导干部“为官不为”治理机制的建议》《对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培育路径及需避免误区的思考与建议》《市校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研究》等决策咨询报告,得到相关部门采纳应用。

着力于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党政干部、大中小教育教学和社会管理服务人才培养需要,将科学研究与思想道德建设、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推动研究成果的教育转化,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机制,用党的科学理论创新成果武装高校师生,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学院通过实践育人、项目育人、文化育人、学科竞赛等方式,创立“明德奖学金”“辛望旦奖学金”“文法奖学金”等多项社会助学资源,集聚校外专家队伍,开设“太湖耘林”“奋进大讲堂”等多个学术交流平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其中,组织本科生参加的第十八届全国挑战杯比赛获得江苏省特等奖和全国特等奖,实现了江南大学文科“挑战杯”项目的突破。一大批学生进入党政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党建管理、思政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等工作,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马克思主义学院秉持系统思维,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核心意识,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提升学科建设质量,提高学院办学水平,力争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有新的突破,助力我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江南风格的研究型大学。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