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7月23日】近日,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童声同语”推普助力民族团结实践团再次奔赴新疆霍城县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该团队连续四年与霍城“携手同行”,通过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化课程,提升当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与综合素养,以实际行动书写教育援疆新篇章。
实践团充分发挥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中文、艺术三大学科优势,精心打造了“语言学习应用、文化故事讲述、传统技艺体验、民俗游戏互动、环保创意同行、艺术素养共鸣”系列特色课程。这些课程不仅致力于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旨在促进当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普通话的学习与应用中焕发生机与活力。
霍城县第三小学学生木扎帕尔·阿吉买买提说:“我最喜欢的一节课是《少年中国说》,我希望哥哥姐姐们明年也来这里给我们上课。”
团队成员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不仅传递了知识,更深刻感受到当地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推普工作的热情支持。丰富多彩的课程互动,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江南大学赴霍城推普实践团队长李佩佩说:“我教授了3门课程,其中比较有感想的一门课就是《天山脚下的汉字画师》,这节课我们会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去走进和了解我们汉字的起源。同时,对于我们推普的工作也都非常的热爱和支持。”
作为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重点团队,江南大学“童声同语”实践团已连续四年深耕霍城。这份跨越约4500公里、从“烟雨江南”到“塞外江南”的坚持,是江南大学教育援疆的生动实践。实践团不仅带来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更搭建起了一座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江南大学赴霍城推普实践团指导老师王振彬说:“从烟雨江南到塞外江南,这是我们与霍城的第四次双向奔赴。此次推普支教,实践团精心设计了语言文字应用、文化故事讲述、传统技艺体验、艺术素养共鸣等系列活动,旨在提高当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综合素养,更让青年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为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江南力量。后续我们将与霍城保持亲密联系,期待在文化研究、师资共建、课程开发等方面深化合作。”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新疆频道https://www.xj.chinanews.com.cn/
原文链接:https://www.xj.chinanews.com.cn/dizhou/2025-07-23/detail-ihetpvxa36835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