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学党史、强信念、担使命,三代人讲述白塔故事

发布日期:2021-09-09  来源:中国青年网  
资料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8月31日】时维红色七月,恰逢建党百年。7月17日至20日,江南大学商学院“小村大雅”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宜兴市白塔村开展“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彰显青年使命担当”学习调研活动。同学们通过参观学习、采访调研,了解到白塔村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双发展的旅游模式,探索经济发展与红色旅游结合的新路径,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情系百年,耄耋老人讲述沧桑巨变

实践团队员们通过参观党史纪念馆、于伶纪念馆等展馆,学习老一辈革命艺术家于伶先生为中国文艺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他不仅是中国革命戏剧的拓荒者,也是革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被陈列展示的一部部影像作品,一封封来往通信,见证了中国文艺事业历经风雨沧桑逐渐走向辉煌的历史时刻。

图为于伶纪念馆以及实践团成员参观照片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丛婷慧摄

参观完纪念馆后,志愿者们对白塔村人口普查员、于伶先生后裔任明初老人进行了访谈。任老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仍精神矍铄,常常奔走于乡村建设的第一线,同时还担任白塔村党史纪念馆的讲解员。任老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亲身经历,从一名普通民众的视角来为大家讲述白塔村几十年的变化。在讲到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后,白塔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任老热泪盈眶……

除了白塔村的变化,任老还向志愿者们讲述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于伶先生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他以戏剧和文学活动为武器,组织青年开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上海等地掀起了一股爱国热潮。他的作品《花溅泪》《夜上海》等都是对抗日战争中,上海沦陷后的混乱和人民所经受的苦难的真实写照。

通过任老的讲述,志愿者们对于伶先生的故事和白塔村几十年来的变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社会实践团指导老师吴松说:“知道过去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我们青年一代要发扬和传承好老一辈革命艺术家的伟大精神,努力学习、积极奉献,从党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任明初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汤宇摄

反哺家乡,青年“博士”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号召,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越来越多的新时代青年纷纷返回家乡、深入基层,用脚步和汗水去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王知逊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知逊,江苏宜兴人。2019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并通过了江苏省选调生考试,来到白塔村从事基层工作。站在读博深造和基层工作的路口,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服务家乡、奉献基层,他深谙党员身份意味着要努力成为人民的楷模,带领群众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作为白塔村的青年骨干,王知逊将事必躬亲贯彻到了极致。夏日炎炎,他依旧奔波在村落和田野间,耐心的与每一位村民沟通,了解并帮助村民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在王知逊的带领下,白塔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的名气越来越大,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发展也愈来愈完善,2020年4月白塔村第一个党史纪念馆正式开始投入使用。青年党员王知逊上任后着重治理白塔村的环境问题,村委在村中安排了定期的清洁人员,村民们也在村委的大力宣传下增强了垃圾投放的意识。此外,王知逊还借助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宣传白塔村,拓展了白塔村文创产品和瓜果的销售渠道,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白塔村的“生态旅游+文化”的发展模式。

践行使命,江南学子共话责任担当

在学习调研过程中,志愿者们也逐渐明白,个人的事业离不开强大祖国的支撑,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这既幸福又十分有意义。对实践团队长袁梦迪而言,这次的三下乡活动使得团队成员们了解了白塔村的红色文化和乡村生态旅游的特色发展模式,这将激励她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磨练意志,继承前辈们无私奉献、不畏艰险的精神,向党组织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村民以及与村民交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汤宇摄

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不是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全国人大代表、白塔村党总支部书记欧阳华曾说过:“生活的旅行不只是看没有见过的风景,其实也应该看一看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曾经的家。”他呼吁当代青年不仅要做海阔天空的追梦者,也要做脚踏实地的圆梦人,在全面乡村振兴的春潮下,秉持开放的理念,转变传统的思想和观念,找寻乡村发展的创新点和可能性,积极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来。

阅读( (编辑:张青)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