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8月3日】伴随着“垃圾分类放,环境有保障”这句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近日,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行走的环保小课堂”垃圾分类科普实践团在福建省三明市、江西省宜春市、山东省青岛市、江苏省无锡市等地陆续开课。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一份调查问卷、一次科普宣讲、一场知识问答等形式,让绿色环保理念入脑、人心、入行,让“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思想扎根乡村和社区。
7月24日,实践团队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长富社区正式开课。为针对性地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与实践工作,实践团成员实地考察小区垃圾投放站设置点,采访居民垃圾投放的流程与标准,发放《垃圾分类知多少》调查问卷,深入了解社区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居民们大多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但是垃圾分类的知识不全面,分类工作不精细。根据调研结果,团队成员决定重点从垃圾分类的标准和作用两方面为居民们进行科普宣讲。
结合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7月29日,实践团成员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冯川镇王家村开展了以“垃圾分类,助力美丽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从垃圾的危害、垃圾的现状、垃圾分类的原因以及如何分类四个方面向村民们详细进行了科普宣讲。为了便于村民们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实践团成员还向村民们发放了宣传册,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为村民们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实践团也向村民们调研了目前农村环境现状,“现在农村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以前垃圾都是随意丢到河里,现在都有专门的垃圾堆放点,还有专门的人每日清理垃圾,环境真的变美了!”一位老奶奶向实践团成员介绍道。从老奶奶的话语中,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感,也更加明确了此次“垃圾分类”宣讲活动的意义所在,坚定了为推动乡村文明建设贡献绵薄之力的信念。
“干垃圾还是湿垃圾?”“这是什么垃圾?”,这是实践团于7月28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东阁街道金泰福临社区与小朋友们开展“我问你答”互动环节的场景。小朋友们积极参与游戏,认真思考,争相回答问题,达到了巩固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孩子们垃圾分类意识的目的。随后,实践团还组织了一场DIY手工实践课,让大家利用报纸、快递包装盒、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变废为宝”。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大胆尝试,互相帮助,有的制作成了笔筒、桌面垃圾桶等学习用品,有的则制作成了花盆、洒水壶等生活用品。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发扬了协作精神,提高了动手能力,也促进绿色环保理念在小朋友们心中生根发芽。“小朋友们真棒,大家为自己的手工作品鼓鼓掌”,在欢声笑语中,实践团也结束了本站的垃圾分类科普宣讲活动。
“垃圾分类放,环境有保障”这不仅是一句宣传口号,更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只有大家携起手来,才能让垃圾分类成为“举手之劳”,让环保意识和环保理念走进千家万户。接下来,行走的“环保小课堂”垃圾分类科普实践团还将奔赴江苏省无锡市、扬州市,浙江省嘉兴市,山东省淄博市,四川省成都市等地开展宣讲活动,引领文明环保新风尚,以实际行动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长富社区为社区青少年开课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冯川镇王家村与老人们合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东阁街道金泰福临社区与孩子们进行课堂互动
本文来源于:交汇点
原文链接: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0/aBYggIr0arhGIzPl/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