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从烟雨江南到大国边疆,这个“童声同语”实践团赴伊犁支教

发布日期:2024-07-29  来源:交汇点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
资料来源 交汇点

【交汇点7月28日】江苏、新疆跨越山海,枝叶相扶。注入江南学子新力量,续写“苏伊情深”新篇章,7月中旬,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童声同语”推普助力民族团结实践团在新疆伊犁霍城县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实践团充分发挥“教育+文学+艺术”专业优势,推普支教兰干镇中心学校,肩负作为一粒石榴籽的历史使命,在天山脚下波涛滚滚的伊犁河畔,担当大国边疆推普新动力,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大凝聚力。

“走新”的传统文化,“走心”的推普实践

“老师,我们期待非遗扎染课!”实践团郑欣妍刚做完课程发布,祖拜叶尔同学就迫不及待地问起扎染课的开课时间。扎染“秦汉始有之”,“青碧缬衣裙”是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北宋时期,中原地区成熟的扎染工艺品迅速出口,传到了新疆和云贵川少数民族地区。在今天,实践团郑琳俐和吴桐将推普课程与扎染艺术巧妙融合,将江南地区的非遗扎染工艺带到新疆霍城,用一堂课的时间,手把手带着同学们调色、扎花、浸染,让每个人手中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斑斓。“没想到这堂课的效果会这么好,同学们手中的小方巾和新疆博物馆的丝织品遥遥呼应,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郑琳俐感慨道。

此外,实践团还围绕“童声同讲共同语 同手同绘同心圆”主题,精心设计了“童语颂华夏”朗诵纠音课、“童心聚未来”思想政治课、“童声舞华章”民族歌舞课、“童手书墨韵”汉字书法课、“童彩绘山河”绘画手作课、“童行护绿意”环保科普课等系列课程。

“至诚”的戍边故事,“至爱”的大好河山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7月19日,实践团来到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边防哨所参加“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与霍城县边防哨所的护边员们在“为国守边”石碑前一同唱起《歌唱祖国》,歌声在大国边疆久久回荡。

“这条20公里的边境线,我每天来回走三次,我已经走了30年,这个地方哪里有块石头,哪里有个坑,我都知道。”位于新疆西部中哈边境的乔老克炮台,是1746年清政府为抵御沙俄侵略而修建的土炮台,这里见证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英雄壮举,也记录着守边人的岁月沧桑。199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工朱国利来到这里执行守边任务,30多年来,他行走了50多万公里的护边脚步,从未停歇。

讲起戍边故事,朱国利和王利夫妇无比动容,“这条边境线就是我们夫妻的阵地,我们以后还会坚守下去,直到我们老的干不动了。”他们了解到“童声同语”实践团连续三年在霍城推普支教的事情后,勉励同学们“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古老的乔老克炮台经风沐雨早已千疮百孔,但是这片土地上忠诚守边的理想信念历久弥新。“胸中有誓深于海”“愿得此身长报国”,这是古人气吞山河的家国情怀,也是今日戍边战士的神圣宣言。

“追光”的石榴籽粒,“发光”的满天星斗

实践团谢克日叶·阿不都黑里力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霍城维吾尔族姑娘,目前就读于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也是一名师范生。她说:“都说‘新疆是个好地方’,我在课本上看到话剧《雷雨》中周朴园说‘无锡是个好地方’,就感到好像有一股无形的线把这两个地方在我心里串联起来。从大漠戈壁到烟雨江南,第一次来到江苏,来到小桥流水的无锡,课本上那个‘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江南一下子就活泼泼地出现在眼前,我当时激动地都要哭了。”

“我想把在无锡的所见所闻,在大学校园的所学所感,带回家乡。”谢克日叶在本次实践活动中负责讲授民族故事课和民族舞蹈课,她跟兰干镇中心学校的学生们谈到,“看见你们就好像看见了十年前的自己,希望大家可以在心里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将来走出新疆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学得本领然后回来建设家乡!”

实践团成员谢佳田来自乌鲁木齐,她在与孩子们相处过程中深有感触:“短期推普支教的影响还是有限的,未来我想回到新疆,参加西部计划,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实践团在走访调研时,一位商铺老板得知实践团是从江苏来推普支教的,连忙竖起了大拇指:“新疆的学生到江苏去,江苏的学生到新疆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

在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每一粒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的努力,心怀热忱的青年散布在祖国大地各个角落,又如同满天星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实践中闪闪发光。

记者了解到,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童声同语”赴霍城推普助力民族团结实践团自2022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知行合一 以人育人”的院训精神,让传统文化在推普实践中绽放新的活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江南人文的青春力量。

本文来源:交汇点

原文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6a64f0ee4b019ce565969d2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