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学界关注数智时代外语教育变革与创新

发布日期:2024-11-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陆航
资料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11月12日】11月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重庆开幕。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数智时代外语教育变革与创新”这一主题,共同探讨数智时代我国外语教育的新趋势、新挑战与新机遇。

紧密对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需求

教育数智化是大势所趋、改革所需、发展所必需,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邹渝提出,高等外语教育需要更加紧密对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环境资源、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方面革故鼎新。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正在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深层次改革,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更多可能性。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蒋云芳分析了数字化浪潮中外语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赋能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她提出,外语教育要敢于拥抱数字化,抓住关键,提升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和人才培养水平,强化合作,提升外语教育的国际合作水平。

在数字化变革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引发全球对传统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慕课出海”正在主动引领全球教育数字化发展,以开放的姿态分享中国在线教育成果,努力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实现新突破。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贾文键以“慕课出海”与教育国际化发展为主题,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推动“慕课出海”方面的一系列探索,包括成立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建设多语种国际精品慕课、打造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微专业项目以及虚拟仿真协同发展等举措,为构建全球教育数字化共同体提供了新思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翻译中心主任江燕飞表示,数智时代来临之际,各行业面临人机融合共生的挑战和机遇。她从社会环境、AI技术发展和华为业务实践出发,探讨新形势下的翻译和语言服务人才发展及产学研结合的策略。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与创新

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的研究是发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任务。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分析了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变革与创新。他提出,需要重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内容实时化和课程组织多样化,逐步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胜任力。要关注效率和公平、速度和规模、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构建更加智能、高效和个性化的教育生态系统,培养创新性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教育强国建设是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任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特征和趋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熊璋认为,创新教材建设,服务教育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充分利用发展机遇,探索教材建设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的创新道路,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建设模式。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根据用户需求,依托预先训练的多模态基础大模型,利用用户输入的相关资料,生成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内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程维以“系统思维: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翻译的关键能力”为主题,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学习机制入手,考察了人机协同新范式下翻译行为从原创到干预、从应用到驾驭的变化。通过案例分析,他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翻译任务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为此,译者需要提升系统思维,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问题。

量子思维是一种量子哲学世界观,数智时代的外语新文科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量子思维。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仁强围绕“量子哲学思维与外语新文科建设”,分析了如何基于量子思维不断推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理论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升级。

在欣赏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在内容生成、问题解答和模拟人类互动方面的智能和便利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对其应用效果的评估和适配性设计。面对围绕GenAI的争议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外语教育的研究者、教师和学习者应当运用批判性思维,不仅要在AI赋能的实际情境中解决教学问题或改进学习现状,同时也应对GenAI预训练模型中的价值取向、文化标准和社会习惯持有批判态度。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董剑桥以“应用的批判与批判的应用——外语教学中的GenAI可予性”为题,分享了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GenAI对外语教学领域的革命性影响。

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

本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s://www.cssn.cn/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11/t20241112_5801719.shtml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