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为了总书记的嘱托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发布日期:2025-03-03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
资料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3月2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去年(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团组参加审议讨论,同代表委员深入交流,共商国是,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一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为了总书记的嘱托》,本期推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几天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通过验收。这一装置能够创造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超快光场等极端条件,科研人员可借此开展高温超导、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研究,产出世界领先的基础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力:通常的实验室,它可能在一定的区间调控温度的范围和磁场的范围或者压力的范围,但是综合极端条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调控,而且是几种极端条件联合起来,这样就能给我们研究大自然创造更多新的发现机会。

在湖北武汉光谷科学岛东南部,宛若三块鹅卵石的建筑群正拔地而起。大科学装置——地镜项目目前已经封顶,建成后,将服务于地下空间开发和战略性资源开采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姚海林:主要是解决我们国家深部的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深部能源的储存、矿产开发,专心从事从0到1的科技创新,聚焦在上天、入地、下海、登峰,全部都是国家的战略需求。

立足国家长远发展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不断加快,部分设施综合水平迈入全球第一方阵。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

习近平: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频频上新的科研“利器”,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年来,我国科技创新领域捷报频传: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DeepSeek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新兴力量……竞相涌现的科技创新成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创新力排名中位列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张改平:现在就有什么问题,能解决马上解决,这是我们的责任。

只要有时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就会到企业生产一线调研。人才培养,是他一直关注的问题。

张改平:经济社会发展靠的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靠的是人才,而人才培养靠的是教育。因此,我们以科技为引领,以人才为支撑,全方位布局,才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我国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教育部实施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科技部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的制度,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减负……各部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依然是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江南大学校长陈卫:聚焦国家战略急需和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工程研究生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发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卓越工程师,来赋能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

本文来源:央广网https://www.cnr.cn/

原文链接:https://china.cnr.cn/news/sz/20250302/t20250302_527086356.shtml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