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4月6日】6家科创载体,累计孵化1573家科技企业,为更多初创企业向前贯通创新链、向后链接产业链、纵向融合资金链和人才链。近日,省科技厅公布全省首批标杆孵化器认定结果,我市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6家载体入选,数量位列全省第二。
何为“标杆”?看的不仅是孵化成果的“高产”,更是以“硬服务”催化“硬科技”的能力。据统计,在我市6家省标杆孵化器诞生的1573家企业中,有高新技术企业164家,占比10.4%;科技型中小企业418家,占比26.6%;还有新三板、科创板等上市企业17家。
在入选省标杆名单的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不难看出孵化企业的“硬科技”含量。戴可思2017年以“一人企业”起家,去年营收近13亿元,已成为天猫、抖音等平台婴童护肤洗浴类目TOP1。威尔森淀粉工业获得全省首张“研发+生产”一体化运作食品生产许可证,实现研发、生产“一址两用”。金农生物的大米蛋白、大米低聚肽两项核心科技经省工信厅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联合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去年,“江南大学生命健康概念验证中心”作为全省首批概念验证中心之一落地在园区,对于在孵的200多家企业来说新添一大利好。园区总经理李博介绍,作为无锡唯一依托高校建设的标杆孵化器,园区积极探索“超前孵化—深度孵化—产业加速”模式,帮助初创企业实现从技术到产品、商品再到产业的跨越。随着概念验证中心落地,一条贯穿“成果挖掘—概念验证—企业孵化—资本驱动—产业加速”全链条的硬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体系逐渐成形。
除了概念验证这一创新“前道”,链接成果产业化的“后道”生产同样受到标杆孵化器关注。从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获悉,今年,创新园将在鸿山规划建设公共生产平台,解决初创企业难以找到小批量生产渠道的“痛点”。“我们将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提供从载体定制、政策申报到产业链对接的‘一站式’服务,助力企业缩短研发周期、加速成果转化。”在创新园负责人匡宏看来,孵化器的价值正是帮助初创企业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
截至2024年底,我市累计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114家。从市科技局了解到,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方面的首个地方标准——《科技创业载体孵化服务规范》正在制订中。《规范》发布后将引导科技创业载体提升孵化服务质量与水平,助力孵化成功率提高,帮助创业团队或企业降低成本和风险,用规范化服务让硬科技企业感受到“无锡温度”。
本文来源: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https://zgjssw.jschina.com.cn/
原文链接:https://zgjssw.jschina.com.cn/shixianchuanzhen/wuxi/202504/t20250406_84735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