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至20日,由江苏省高校工程训练教学研究会、江苏省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组委会主办,江南大学承办的2025年江苏省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在我校举办。大赛以“交叉融合工程创新育新质,立德树人强国建设勇担当”为主题,设置“新能源车、智能+、虚拟仿真”三个赛道、七个赛项,吸引了全省42所高校共356支队伍,近1800名师生参加比赛,参赛队伍数量创历年新高。
大赛开幕式于18日下午在学校文浩馆举行,江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顾正彪,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二级调研员郭新宇,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原校长林萍华、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指委委员胡庆夕、原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指委委员于兆勤、江苏省高校工程训练教学研究会秘书长陈建松、大赛总裁判长宋瑞宏等领导与专家出席,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赵军华主持开幕式。
顾正彪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参赛高校、评审专家、老师和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从学校办学格局、科研与社会服务、学科建设与影响等方面介绍了江南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概况。他表示,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构建全链条产学研创新交流平台,为实现从“中国制造”“中国智造”到“中国创造”培养更多的工程人才。郭新宇代表省教育厅向参赛师生以及大赛组织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她指出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竞赛在推动高等工程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陈建松代表竞赛组委会致辞,鼓励各队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会上,裁判和参赛选手代表分别宣誓,承诺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4月19日至20日,大赛进入实战竞赛阶段。比赛现场,选手们摩拳擦掌,工程场景数字化仿真、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装置、太阳能电动车、智能物流搬运竞相展示。在新能源车赛道现场,温差电动车参赛团队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我们的小车采用轻量化设计以及使用ai算法仿真运行轨迹,尽可能减少能量损耗,达到最大行驶距离。”来自江南大学的参赛选手介绍道。智能物流搬运赛区,机器人穿梭往来,精准完成货物识别、抓取和运输;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赛项中,智能分类系统展现出惊人的识别准确率;智能救援赛项则模拟各救援场景,考验机器人复杂环境下对救援目标高效搜索、安全转运能力。虚拟仿真赛道比赛中,工程场景数字化赛项选手们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逼真工程场景;企业运营仿真赛项则通过模拟真实商业环境,考查学生的系统决策能力。
经过激烈角逐,大赛共评选出各级奖项300余项。其中,我校获得特等奖7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大赛在筹备过程中,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从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网络通信及医疗救护等多个方面做好各项服务保障,赢得了参赛院校及师生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是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竞赛活动,以“需求驱动”和“技术应用场景创新设置”为导向,紧贴国家工程领域发展前沿,融入工程伦理、工程文化与国际化元素,从基础工程设计、人工智能赋能的机电综合系统设计、工程管理与决策、数字化新媒体、工程文化知识等国家最需要的领域入手,寻求智能化的创新突破。

顾正彪致辞

郭新宇致辞

智能搬运赛道

比赛现场

颁奖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