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按捺不住那颗被今年迟到的春意撩拨得躁动不安、蠢蠢欲动的心,我和闺蜜兴冲冲奔赴南京。
“南京行”的第一站我们选择了雨花台烈士陵园。自陵园北大门步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尊著名的巨型烈士群雕像。听导游介绍,这组雕像共塑造了九位烈士的光辉形象,雕像周围松柏长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此前我还做了一下功课,才知道“雨花台”得名也是有典故的:在南梁初年,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作法,讲经内容异常精彩,佛祖也为其所动,顷刻间天上落花如雨,因此而得名“雨花台”。岗上盛产彩色玛瑙石,故而得名“雨花石”。景区道路两旁的确可以见到各色长摊,摊主肆意吆喝着叫卖“天然雨花石咧!”引得众多游客驻足。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纪念馆里光线微暗,气氛肃穆。里面陈列着邓中夏、恽代英等烈士的遗像、遗书、遗物等革命文物,供后人参观缅怀。漫步其中,不时还能发现部分烈士后代家属敬献的花圈以示缅怀之情。抚今追昔,馆内是烈士们身陷囹圄、临危受难的英勇烈士,馆外则是岁月静好、太平安乐的盛世嘉年,不禁唏嘘感慨:没有这些泼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哪会有如今的美好生活,唯有献上一杆瘦菊来表达这满腔崇敬与缅怀。
下午,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夫子庙景区,体会到了游人如织、摩肩继踵的感受。时值傍晚,古色古香的“南京夫子庙”牌坊下,数十个小吃摊被游人围得水泄不通,什么牛肉锅贴、鸭血粉丝、辣煮螺丝、五香鱼丸、梅花蒸糕……各种秦淮美食应有尽有。无论是爱玩贪吃的小朋友、还是装扮时髦的年轻人、亦或是成熟稳重的中年人,都凑在一块,个个吃得起劲。忽而有不认识的“吃货”问一声“哎,朋友,你吃的这个怎么样吗?”“恩恩,好吃,地道,值得一试!”语毕就会有人一窝蜂地赶去尝试了。想一想,这样的秦淮河畔,这样的烟火人间,这样的一群群食客,大家就这样因美食而结缘于秦淮,又因天南海北而相忘于江湖,不也是很神奇的吗?我想这一点,那些金发碧眼或者厚唇黝肤的外国游客是怎么也理解不了、体悟不到吧。
行在路上,从来都不会是完满的,旅行亦是如此。现在旅游景点愈演愈烈的商业气息,让原本想摆脱喧闹、清净身心而旅游的人们又被强制性提醒了自己身在大都市的现实。更可怕的是,一些旅游者似乎已经渐渐忘却旅行的本义,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消在古色古香的庭院里转上一圈,摆上pose,再照上几张相,就心满意足地离开。这感觉,就像是见到绾着青丝、穿着旗袍娉娉袅袅却拖着一双帆布球鞋的女子,大煞风景!
到南京不能不去的恐怕就是中山陵了。出于对“国父”的崇敬之情,一路上匆匆撇过各种旁枝侧叶的景点,直奔中山陵。站在“中山陵”牌坊下面仰望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中山陵全景,再加上导游“能爬则爬,不能爬则歇,爬的过程中不要回头看”的解说,吓得我们几个面面相觑。一路穿过牌坊、钟亭、石阶,终于一口气爬到了上书“民权、民主、民生”的陵门,还未来得及缓口气,就着急着回头看,只见游人如蚁,黑压压的一波又一波地往山上挺进。巍巍钟山,青松翠柏汇成浩瀚林海,远望雾波荡漾,高楼大厦如海市般美得迷离……接着回头、微笑、合影,各种相机,各种闪光灯,素昧平生的人,出现在彼此的镜头中。谁曾与谁错肩,谁会出现在谁的相册里,谁又知道呢?旅行的乐趣,便在于此吧……(何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