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3D打印,期待迈开大步

发布日期:2015-07-28 来源: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 
资料来源 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7月28日】在“中国制造2025”中,“增材制造”是十个要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但在无锡距离大规模产业还有一定距离。
走到银邦铝业车间的尽头,只见静静地摆放着一台白色机器,旁边连接着一台电脑,这就是金属3D打印生产线。“公司把目标瞄准了航空部件、医疗、模具等领域。”银邦铝业旗下飞尔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先前已利用3D 打印技术研发生产了全球第一台航天发动机,预计今年可装机并实现批量生产。
  目前,3D打印已在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疗等领域得到初步应用,但距离大规模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与热闹的消费级3D打印机相比,工业机的生产与应用要冷清许多。‘高精尖’工业市场毕竟有限,3D打印在其他工业领域的应用还未铺开。”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巩淼森表示,企业投入3D打印是一个“烧钱”的过程,而技术研发不足与材料匮乏昂贵成为3D打印工业应用的最大障碍。

  “高精尖”领域初试牛刀

  “其实,我们看到的3D打印只是冰山一角,某些军工领域早已成熟运用。”无锡易维模型设计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钧表示,诸如航空航天、小型工业机器人等高精尖领域对成本不敏感,零件多为单次小批量生产,恰恰与3D打印的特性相符。
  汽车产业也是未来能够大规模应用3D打印的一个高利润领域。“某些零部件单独制造模具耗时太久,而运用3D打印技术可以缩短约四分之三的研发周期。”据了解,易维模型主要为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航空、高铁等制造设计企业提供服务,去年实现销售额1.5亿,同比增长40%。“3D打印看似很‘高大上’,但其可塑性能够实现设计师在传统工艺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创意,可谓是对制造工艺的一种突破。”
  据了解,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在今年3月出台的首个3D打印国家政策——《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中,将着力突破增材制造(即3D打印)专用材料,鼓励优势材料生产企业从事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研发和生产,作为推进计划的第一步。
  用刘钧的话来说,3D打印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应用正“如火如荼”,但很多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是摸着石头过河。“有的零件可以用3D打印,但零件所处的温度和运动条件一旦变了,就不一定行了。”他表示,将就3D打印的建模软件进行升级,现在的软件只能生成几何信息,如果能自动生成对应的尺寸大小和应用材料,将进一步提升3D打印的工艺技术。

  研发很“烧钱”令企业望而却步

  “3D打印属于增材领域,所以材料发展是3D打印的物质基础,材料发展决定了3D打印的应用范围。”巩淼森在采访中再三强调。
  在刘钧看来,现有3D打印的材料很难满足制造业需求。目前应用材料只有塑胶、树脂、橡胶、陶瓷、少量金属等100余种材料,而传统制造的材料有数万种。“这就导致3D打印与传统制造的融合面太窄,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另外,材料性能、加工精度还不够稳定。“现阶段3D打印的加工精度只能达到0.1mm至0.3mm 之间,无法满足精密加工市场的需求。”刘钧说。“我市应用3D打印技术的只有亚太科技、银邦铝业2家制造企业,材料的通用性较差、成本高企,都制约着3D打印在工业领域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强调3D 打印产业化的声音由来已久,但企业投入3D打印,倾向于购买现成的技术设备,而不愿意投入研发。“从事3D打印技术研发确实是一个‘烧钱’的过程。许多3D打印公司为制造企业做技术服务赚的钱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业内人士指出,我市除了应用3D打印的制造企业少以外,从事3D打印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与服务的企业只有飞尔康、易维模型2家。业内对3D打印材料的投入还不够,材料市场尚未形成充分竞争。不少国外3D打印巨头又做设备又做材料,材料与设备捆绑式销售,相对封闭的系统导致成本难以降下来。

  民用市场是“蓝海”

  针对先前有人认为3D打印可以取代传统制造的观点,巩淼森并不这样认为。“3D打印不是替代传统的技术,而是补充传统制造技术的不足。”他认为,3D打印发展方向应该是和传统技术相结合。
  据了解,在国务院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有5处提到了3D打印,并将其列为要突破的10个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国际上3D打印工业级设备商和材料商销售增幅巨大的事实,被业内视作3D打印的工业应用来到了爆发临界点。虽然对3D打印概念需要“降降温”,巩淼森仍旧看好3D打印未来的发展前景。“在3D打印产业发展比较先进的欧美,已经拥有4000台左右工业级3D打印机,而国内还只有不到100台,国内工业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民用市场无疑是一片‘蓝海’。”刘钧对此很有信心。随着技术的完善与推广,适用领域会不断扩大。同时,“个人制造”理念的兴起,个人3D打印市场有望成为市场热点。“今年下半年,公司除了继续原有的3D打印人像和为工业企业配套技术服务外,还将进军家庭3D打印机市场。”刘钧介绍,国外3D打印企业早就试水家庭数据玩偶等领域。“不过,虽然只需要花上千元甚至几百元就可以买一台桌面级3D打印设备,但国内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意愿的培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市经信委负责人说。

文章来源:无锡日报http://epaper.wxrb.com/
原文链接:http://epaper.wxrb.com/paper/wxrb/html/2015-07/28/content_502896.htm
阅读( (编辑:邵江南)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