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4月27日】如何开拓融媒体报道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王迪新:在新媒体的运营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问题:一是技术难题;二是技术滥用导致的同质化现象;三是标题党盛行。面对不断变化、口味越来越高的受众,新媒体如何一直保鲜?
回答:融媒体不是新媒体,融媒体是一种集合后更加有包容力的媒体。高校官微应该“执中而行”,在我们传统媒体和年轻人所喜爱的东西之间,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尺度。
融媒体最终的效果应该是一种即兴化的表达,最终我们的落脚点是一种诗性的审美。
新媒体也是要有审稿机制的,那么在选题、审稿的时候我们会对选题加以控制。
安徽建筑大学周晨:新媒体每天所展现的素材要推送出来,这非常费功夫,能否分享下武汉大学融媒体团队的建设经验?
回答:以武汉大学为例,该校的微信团队实行“承包责任制”,团队下面分小组,每个小组2-3人,每周尽心尽力做好一篇,每个小组每个星期只做一篇。
思想扫描
情理交融讲故事
倪松涛 江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在众声喧嚣的自媒体时代,宣传工作如何达到“上乘”,从而发挥新闻宣传引领、服务功能于无形?无疑,我们更应擅长“术”。“互联网+”思维在高校新闻宣传中重要的体现是充分考虑受众体验,把价值塑造放进故事情节中,超越宏大叙事的话语结构,情理交融地讲好教育故事。
执本之慧驭互联网之变
章益国 上海财大党委宣传部部长
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个意象:月印万川。皓月当空,一而已矣,照临地上的千河万川,则散为千千万万。目前很多高校的新闻生产架构乃至人员配备都还是前网络时代奠定的格局,当务之急是破除畛域,实现流程再造,整合内部力量,施行一体化运作。无论平台千变万化,信息是同源的,只要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对同源信息施以不同的个性化加工,立体展示、矩阵推进,无须担心水流向何方、人聚到哪里。
聚焦难点与热点
徐雷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高教周刊改版设想”为我们指引了有的放矢的努力方向,六大主题论坛都是高校宣传部门在工作中经常面临的困惑且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充分说明中国教育报对基层高校宣传工作的难点、热点和焦点洞若观火,点穴精准。更难得的是,互动环节新人虚心向学,求知若渴,令人动容。
做精做深是王道
林志凯 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所谓精,精在选题,精在策划,精在渠道。所谓深,深在基层,深在思考,深在提炼。深入基层,才会捞到大鱼,发现好故事;深入思考,才能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意义,从小角度里看到大天地。
唯有花架子要不得
郭战伟 河南农大党委宣传部部长
如果将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比作一朵鲜花,那么守正出奇、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就是花开不败的秘诀。
守正出奇谓之花开之源泉。守正即坚持价值导向,服务高校发展。出奇即创新方式方法,擅用鲜活语言,进基层、接地气。脚踏实地谓之花香之馥郁。若想花香袭人,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取材自师生工作生活之中是不二法则。久久为功谓之花期之长远。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不是一时之功。俯下身去,聚焦长效机制建设,那些花架子是要不得的。
“新新之火”点燃激情
李静妍 北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镇江会议或许会带给新闻界成功的、可复制的经验。一是理念新。主编的金点“设立版面特区,请您当主编”瞬间点燃了各位部长的热情,体现了开放式的、众筹式的办报情怀。二是选题新。6个交流讨论的主题紧密结合新常态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关注我们最想表达和最想倾听的话题,启迪思想,传播智慧。三是形式新。主旨发言、群分享与现场互动相结合,既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又实现了思想的碰撞、头脑的风暴。
找准特色避免同质化
李庆春 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地方高校的整体办学实力虽然和一些教育部直属高校有差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宣传规律和特点,找准政策与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契合点,总结学校在破解高等教育难题方面的好经验、好办法,加强策划,讲好故事,宣传具有普遍和推广意义的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避免同质化的竞争,既塑造学校的良好形象,又为其他高校提供经验借鉴。
一次志同道合的缘起
李勇成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有一种美,是江南的美、思想的美、人性的美……所幸,在烟花三月的吴越大地,我在短短的时间里,分享着、感受着、流连忘返着这三种美。两个人的周刊,一群人的狂欢。我不认为这是江湖,因为江湖,总是或明或暗地追逐着名利。我更愿意理解为一次志同道合的缘起,储召生由衷的坦诚和希冀、李薇薇真挚的情感和给予、江南人细致的安排和料理,点滴之间可以捕捉和感知内心豪情。我们可以在现实中悄然离去,但挥之不去的,依然是那些萦绕在头脑的思绪和凝结在内心的情谊。告别,我们却从此开始思念。
地方高校扬长避短谋宣传
高建勋 武汉纺大党委宣传部部长
省属高校的发展,特色是制胜的关键,一所没有特色的高校在生源日渐萎缩的当下将很难赢得机遇。从本次会议的主题发言与分享来看,各个高校都在努力挖掘学校的特色亮点活动、事件与人物。如:武汉大学的“樱花报道”、中国美院的“艺考报道”等。找准特色是基础。特色是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武汉纺织大学的对外宣传也一直在这种特色与差异性上下功夫,从选题策划到其中主人公的选择、故事的描写都努力与学校纺织、服装特色办学相呼应,扬长避短以谋宣传。
一场会议的蝴蝶效应
于运国 吉林农大党委宣传部部长
研讨会虽已结束,但会议产生的效应,深深影响着每位与会者,大家仍通过微信等途径和方式,继续诉说和探讨着新闻宣传的相关议题,这就是这场会议所带来的蝴蝶效应。究其原因,是会议的“四个一”取得了实效。这是一次精准的对接。会议直接实现了中国教育报与中国高校宣传部门的直接对接;这是最接地气的一次盛会;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参会者皆是从事高校新闻宣传一线的人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特色做法,创新之举,待解之困等思想碰撞,迸发出璀璨的智慧火花。
“小”学校可“大”作为
胡雯 安徽建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从高等教育周刊主编接地气的主旨报告,到各位部长的精彩分享,我品读出:品位、责任、担当、智慧、情怀、务实。淮阴师范学院朱延华的分享,让我坚信:“小”学校也可以有“大”作为。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高校,宣传工作只要紧扣学校特色、抓住教育的共性问题,在学校打好“建”字牌,做好“徽”文章的特色发展征途中,大有文章可做。
坚守与改变合力前行
狄奥 武汉工商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