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江南大学:把脉老同志需求加强离退休文化体系建设

发布日期:2015-04-22 来源:光明网 作者系江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陈霞雯 徐洪亮 
资料来源 光明网
【光明网420日】当今,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党和国家提出,加强老年文化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江南大学第三次党代会把“文化铸校”作为发展方略之一,离退休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离退休文化建设也是我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一、高校离退休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截止201411月,学校共有离退休人员2021人,其中离休干部52人,退休人员1969人。在我校离退休人群中,高学历,高职称,领导干部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们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个人爱好多,事业心强,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注重社会尊敬,有展示自己专业技能或经验特长的“表现”需要,有乐于为学校,地方建设发展和青年成长作贡献的奉献需求。由于高校离退休工作对象的特殊性,离退休文化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路径则有不同于社会其他单位的地方。
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发掘中华传统美德,逐步凝练我校离退休工作既具有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又富有时代特征且有江大特色的离退休文化体系是摆在离退休处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工作。
这些离退休人员总体上积极向上,但由于社会转型和国内外形势和社会思潮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老同志的思想和价值观,如何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来引导好老同志“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如何让老同志们做到“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二、以老同志四种需求为工作抓手,着力加强离退休文化体系建设
面对离退休人员面广量大的现实情况,江南大学离退休党委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心下,克服了人手少,走访,慰问等面上工作量巨大的压力,紧紧团结离退休处全体工作人员,以各离退休党支部为核心和重要阵地,不断加强老同志思想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文化活动的品味和层次,满足老同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做到以集体的力量团结人,以深厚的文化熏陶人,以共同的理想引导人。
1.以满足老同志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抓手,打造“服务为本”的离退休处服务文化。
离退休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为了老年人,老年文化建设的落脚点也是在老年群体之中。服务好老同志是我们工作的基础,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江大离退休工作处工作人员秉承“和谐、服务、管理”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三熟、四访、五心”(“三熟”即熟悉离退休工作业务、熟悉离退休工作政策、熟悉离退休个人情况。“四访”就是对离退休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特殊困难必访、思想有波动必访。“五心”,即:对老同志要有爱心;为老同志服务要细心;给老同志办事要诚心;接待老同志要耐心;做老同志工作要热心)的工作要求,通过周到细致的服务,把组织对老同志的关心照顾落到实处,把组织的温暖送到老同志的心坎上。以不断创新的工作方法去面对离退休工作的新形势,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初步培养了离退休处工作人员的“服务为本”的文化意识。
2 .以满足老同志的求知需求为抓手,打造“老有所学”的离退休学习文化。
坚持抓好中心组学习制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每年安排离退休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中心组学习例会10次。党员组织生活坚持每月一次,常抓不懈。
坚持抓好重、热、难点问题的宣传引导工作。针对离退休教职工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通过组织老同志参加校内外报告会,使广大老同志及时了解国情、校情。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学校党政实施攀登计划的发展目标上来,达到了相互理解、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的目的。通过考察调研,拓宽老同志思想教育渠道,在亲身体验中深刻感悟,提高认识,取得了显著的学习效果。
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探讨新的工作思路,近三年来,完成调研报告和交流文章5篇。2011年获全省老干部工作政策业务知识学习竞赛活动优胜单位;2012年获无锡市离休干部“五位一体”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2013年获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创三优”活动先进集体。 2014年我校关工委副主任燕庆明同志撰写的论文《关于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荣获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的“2014年关工委自身建设征文比赛”一等奖。
3.以满足老同志的健康需求为抓手,打造“老有所乐”的离退休活动文化。
积极组织好每年一次的“重阳节”活动。离退休处根据每年的不同情况,在“重阳节”当天组织好全体离退休教职工参加重阳敬老活动,多年来从不间断。组织好每年一次的老年趣味运动会,以各种形式开展迎新活动。
多年来,我处针对适合老同志特点的老年人益智健体的活动给予关心、支持,2014年,利用活动中心改造的机会,为老同志们增设了乒乓房、舞蹈房、桌球室、沙弧球室,增添了室内外健身器材,对老体协的工作给予必要经费支持。近几年,校老年人乒乓球队、门球队、汽球队、钓鱼队在有关比赛中均获得了较好名次。
积极支持老年合唱团,老年舞蹈队的训练和比赛。为他们创建了专门的合唱室和舞蹈室,聘请了专门的老师,持之以恒,坚持每周训练。老年合唱团和舞蹈队多次参加校内外重大活动的文艺演出。
2014年,离退休处举办了“情系江南—夕阳更红”摄影大赛,受到江南大学广大离退休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各参赛作品充分体现了江南大学离退休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状态,体现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之美,体现了江大老同志们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4.以满足老同志的工作需求为抓手,打造“老有所为”的离退休奉献文化。
我校离退休人员有着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强烈愿望,针对我校离退休人员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多的特点,离退休处在过去几年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这样的人才优势,努力打造属于江南大学的离退休工作的亮点和特色。有些做法,已经被有关兄弟单位学习和借鉴。近几年来,离退休处着力加强了三大平台的建设。
着力党支部平台建设。按照“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置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要求,积极开展创建“五好”离退休党支部活动。加强党员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构建离退休工作网络,采取党员与普通群众结对的形式,展开离退休人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将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达每一位离退休教职工心坎上。20152月,江南大学社桥退休党支部荣获“江苏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20153月,江南大学离退休党委荣获“无锡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
助力关工委平台建设。按照“学习型、服务型、调研型、创新型”的要求和建立长效机制的目标,加大关工委组织建设力度,协助校关工委创建了“关爱工作室”、“关爱网”、“爱心驿站”、“党团共建”等活动平台,刊印了《关爱通讯》。我校关工委荣获2011年度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集体、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集体、2012年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文明伴我行”专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 2013年获“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创新》”一等奖。2014年获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创新工作巩固提高奖。
加强老科协平台建设。离退休处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和利用离退休的人才优势,为老科协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几来我校老科协会员公开出版科技书籍357500册左右,在国内外的CSCI核心期刊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10篇左右,其中,18篇左右被SCIEI收录;发明专利6项。老科协会员还利用自身特长,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攻关服务。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围绕生物工程、法治教育、老年心理健康、老年体检与保健等专题,先后举办了二十多场专题讲座。
三、离退休文化建设永远在路上
2014112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时指出:要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组织引导老同志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南大学离退休党委将一如既往地围绕“让党委放心,让老同志满意”这个总目标,努力打造日常服务和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相辅相成的生动局面,逐步推进“待遇养老”向“文化养老”的战略转型。

我们将继续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牢固树立将文化建设融入管理服务全过程的文化建设观,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老年文化建设工作正常开展;继续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工作人员文化建设能力水平,充分挖掘离退休队伍中的文化建设骨干,为身体尚好,精力充沛的老同志,搭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平台;营造“老有所学”,“老有所教”的环境,让全体老同志在敬老、爱老的文化氛围中实现“健康养老、快乐养老”;继续加强要素提炼,着力推动既弘扬中华传统又富有江大特色的精品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凝聚老同志的精神认同,要积极鼓励离退休人员动起来、学起来,走出来、乐起来;继续加强载体建设,增强文化建设创新引领功能。以江南大学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的建设和全面开放作为文化建设的工作抓手,进一步抓紧搞好活动中心的软环境建设,努力将活动中心打造成为离退休人员学习、娱乐、交流的乐园。以征集《老江大的故事》为抓手,通过系列活动,多方位、多渠道、多角度挖掘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例,丰富我校的建校历史,再现学校诞生之初,成长历程中的生动画卷,从而进一步传承育人理念,弘扬师德师风,彰显江南大学“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文化精髓。

本文来源:光明网http://difang.gmw.cn/
原文链接:http://difang.gmw.cn/sunan/2015-04/20/content_15417381.htm

阅读( (编辑:董小平)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