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晚报4月6日】这几天,江南大学设计学院1楼临展厅里人来人往。这里有一场关注智障者的展览,展示了该学院发起的公益组织“可益会”这两年来的实践成果。作为成果之一的“憨豆故事台历”也受到了关注,据说其被当成馈赠外宾的礼品,颇受欢迎。
“怪延(诞)天才?危(诡)异疯子?”“拉近巨(距)离,夸(跨)越陌生”(注:括号中的字是记者所加)……走近展厅,这些怪异的字句令人一头雾水。细看展览说明,才知整场展出分别以“言字旁”“足字旁”“提手旁”和“心字底”等偏旁的缺失引起人们的思考。
整场展出是可益会一年多实践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他们关注成年智障人士,这一人群有一个昵称——憨豆。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张雳是可益会的发起者,在她看来,大学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关注社区教育。“年幼的智障孩子,社会关注度比较高,而成年后,他们的存在被忽视”,张雳说,这是他们选择各个社区和庇护所成年残智者的原因之一。
一年多来,张雳和江大设计学院的学生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一个核心内容——“协作”,让智障者融入社会。“其实一开始也不知该如何做,只能尝试”,张雳说,因为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可益会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以游戏、手工、茶歇三部分来引导智障人士的协作。他们运用了20多个方案,只要有效,就会记录下来。比如他们引导智障人士使用剪刀,锻炼他们的精细动作,引导他们作画,让他们有成就感。有位叫阿娇的智障人士,不爱说话,有一次画了很多三角,张雳用线条把这些三角连起来,就像一条鱼。从此,阿娇非常爱画鱼。张雳说,很多智障者的原始作品看起来平淡无奇,但那是另一个世界。正常人士与残障者的协作,给他们赋能,使他们的作品焕发出光彩,从而获得自信。
张雳把可益会的这些实践称作公益设计实验室,到2017年之前的实践才能结项。从今年起,他们会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再次验证。这样的展览,张雳办过几次,在国内外的设计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少有人将设计与社区智障人士结合。这次展览对于张雳来说,希望能邀请到更多的公益组织来参观,交流与切磋。对她来说,一线服务不是长远目标,高校应该关注被忽略人群的社区问题,来进行一些设计,给公益组织一些前行的方法。这次展览确实也吸引到不少社区和公益组织的关注,他们在现场觉得颇有收获。
“47岁,绅士。独居,家徒四壁。生活极其简朴,千方百计从有限的薪水里省钱,尽数塞给难得一见的宝贝女儿。他是庇护所里最富合作精神的欧巴级残友,以沉静、温和与微笑赢得年轻志愿者喜爱”,这样的文字及本人经过处理的图片出现在一本2015年的台历中,中英文双语写成,被命名为“憨豆故事台历”,读来令人温暖。红色的封面喜气洋洋,封面上每个人物都在无锡的智障社区有原型,而12位智障人士的独立故事又给人以思考。这本台历被教育部、孔子学院还有留学基金会购买,作为馈赠外宾的礼品。据悉,这场展览为期10天左右,到4月15日结束。
文章来源:江南晚报
http://epaper.wxrb.com
原文链接:
http://epaper.wxrb.com/paper/jnwb/html/2015-04/06/content_475498.htm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