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江大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6位无锡“绣娘”进大学免费“镀金”

发布日期:2015-04-10 来源:江南晚报 晚报记者 张月 
资料来源 江南晚报

【江南晚报410日】本报讯(晚报记者 张月)昨天,来自全国多地的26位刺绣艺术工作者,在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开启了他们为期75天的艺术之旅。得益于201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26位学员组成的“刺绣艺术创新青年人才培养”项目组,将在江大免费接受刺绣艺术的系统培训,其中,有6位幸运儿来自无锡。

  准备了4
  一次申报成功

  国家艺术基金经国务院批准于20131230日成立,是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
  去年6月,该基金面向社会征集资助项目。消息传来,江大纺织服装学院的老师们为之一振,考虑到学院4年来参与中国刺绣艺术的研究,对刺绣行业有深入了解,大家商议后决定,以“刺绣艺术创新青年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基金,该院教授、高级家纺设计师张毅担任项目负责人。
  中国刺绣艺术目前正面临最大危机——人才青黄不接,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刺绣人才培养项目,顺利获得了立项,江大也因此成为江苏高校中唯一一个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的高校。

  6位无锡学员皆是名家弟子

  年初,江大纺织服装学院向各地民间文艺协会发去“刺绣艺术创新青年人才培养”项目招生简章,并在网上公布了招生信息。短短一个月,学院收到了全国70多名刺绣艺术工作者的报名,考虑到地区平衡,在综合考量了报名者的文化素养、刺绣基础等方面后,最终录取了来自江苏、浙江、四川、甘肃等省份的共26名学员,无锡精微绣大师赵红育的3个徒弟张小珺、沈荷芳、鲍文姬,锡绣名家吴鸣文的3个弟子胡晔新、邵敏、倪雪入选。
  “人到中年,重回校园。十分感慨,万分感谢!珍惜,前行!”胡晔新在朋友圈里发的这条感言,张小珺感同身受。和其他专职从事刺绣艺术的无锡学员不同,张小珺是中学美术老师,肩负着非遗进校园的使命,她表示,能和广绣、蜀绣、粤绣、杭秀等同行相互切磋,又有大学教授、工艺美术大师在学术和技能上引领,她一定珍惜机会,运用所学让锡绣校本教学更优化。记者采访结束前,学员们正在上“刺绣专业英语会话”课。看到记者有些惊讶,张毅笑言:“中国刺绣未来要走向世界,掌握专业英语是基础。”

  为中国刺绣培养领军人物

  张毅所在的纺织服装学院参与了《中国当代设计全集》“绣染篇”的撰写。在搜集1949年至2008年近60年间中国刺绣艺术的代表性作品时发现,最优秀的刺绣作品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也就是各地工艺美术、刺绣艺术研究所改制之前。因为研究所的改制,导致刺绣艺术创作从团队作战变成了单打独斗。刺绣艺术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艺制作活动,单兵作战意味着没人给你设计图样,从画图到绣制都得一人完成。这种情势下,便对刺绣从业者提出了新要求:既要有工艺水平又要有创作能力,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熟知刺绣行业现状的张毅,对“刺绣艺术创新青年人才培养”的目标十分明确:“为中国刺绣艺术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希望通过研修培训,使学员们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素养、掌握刺绣艺术的学术研究方法,具备独立进行刺绣画稿设计与刺绣技法指导的能力,能够带领刺绣团队进行新时期刺绣艺术创新,以适应当代刺绣艺术继续发展创新的需要,弥补国内刺绣艺术人才断层,促进中国刺绣艺术事业的发展。

本文来源:江南晚报http://epaper.wxrb.com/ 
原文链接:http://epaper.wxrb.com/paper/jnwb/html/2015-04/10/content_476468.htm 

阅读( (编辑:董小平)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