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晚报11月06日】“今天,你们给我上了一课。”听完10位选手的演说后,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市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蔡九华女士如此评价,“学生的表现灵活、选取的话题深刻,让我非常感动。”昨天上午,“正青春——超级演说家”大赛在藕塘中心小学举行决赛,江南大学大三学生王德祯凭借主题演讲《叛逆缝生》夺冠。
“正青春”是江南晚报自2014年起倾力打造的青春励志类品牌活动,主要面向16-22岁的青年学生群体,参与这次比赛的选手年龄最大的不过21岁,最小的只有15岁。“不同于前两届主持人大赛,这一届比赛以演讲的形式,着重考察选手的表达能力和选题深度。将‘正青春’定位为严肃、严谨的活动,避免娱乐化倾向。”大赛主要组织者范先生说。
同学眼中的冠军其实有点“呆萌”
“你一个工科生,不好好在实验室做实验,跑去演什么讲?”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王德祯在演讲台上这么“看”自己。普通人眼里,“理工男”就该一心扑在实验室,理性谨慎,以数据说话,而自己偏偏是一个爱写作、较感性的文艺青年。他以自己的经历向叛逆表态:不超越底线的“离经叛道”未尝不可。演说中,他讲述了“酒鬼”朋友的“叛逆”故事:作为飞行员,身上不能有任何伤疤,理应杜绝一切危险活动,却踏上了极易受伤的川藏骑行路; 难得轮到飞行执照考试,却跑去做国际志愿者到埃及支教,称支教机会比考试更难得。
受妈妈影响,东北小伙王德祯小学起就开始参加校园演讲比赛。“第一次参加比赛,在家练习时,妈妈特地把我的演讲过程录了下来,边看边指导我如何抑扬顿挫、做表情、比划动作。”上大学后,他仍坚持写演讲稿、看《超级演说家》 等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节目。虽然此次比赛获得了冠军,他仍笑称,“在家里,爸妈说话,我都插不上嘴的。”
看到同班同学在台上“秀青春”并取得佳绩,陈垚钢不禁心生佩服。“平时感觉他有点呆萌,傻傻的,会犯一些低级错误,丢三落四的,没想到上台之后完全变了个人,很自然、有气势。”
“95后”的感恩心“爆棚”
决赛中,10位选手中有3位选择了“感恩”的话题,或感恩父母,或缅怀长辈。来自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选手王翌帆算了一笔账:一年365天中大学生的假期约有100天,刨去吃饭睡觉、玩耍娱乐等时间,可能一天只有2个小时在家陪父母说说话。“可是又有多少人能陪父母好好说说话呢?希望在外求学的孩子能离家前给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因为爱是需要表达出来的。”
从一个不好好读书的小伙子成长为重拾奋斗激情的“学霸”,只因为听了父母的一句话:“你好好读书,我们会一直供你。”现就读于太湖学院的黄文在讲台上回顾了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的高中生活。虽然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父母却用一句话打动了他。“我不想再让父母担心。一个人背着行囊,我乘了22个小时的火车,经过了1500多公里,从四川来到江苏上学。”黄文希望用实际行动让父母放心,努力奋斗、勇敢成长。
无锡旅游商贸高职学生谢承秀在《父母在,不远游》主题演讲中,缅怀了现已去世的太婆婆。“每次见面,她就说我太瘦了,应该多吃饭,分别时就在我的口袋里塞上苹果和糖果。其实,最瘦的是太婆婆。”很遗憾,谢承秀并没有看到太婆婆的最后一面,“当爸爸告诉我说,太婆婆病了,我却说下周再去看看她吧。没想到,这么一拖就再也见不到她了。”她以切身的经历告诉观众要常回家看看。
演讲的核心是选题和情绪
赛后,评委之一的蔡九华告诉记者,无锡学生抓住了这么一个平台来展示自我,彰显青春风貌,难能可贵。“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在网络上、电影院里娱乐放松自己,这些孩子能静下心来写稿子、排练演讲,坚持从海选、初赛、决赛一路走来很不容易。”
蔡女士认为,演讲最重要的两个元素就是选题和情绪,“话题一定要有深度,情绪一定要饱满。今天比赛中,谢鸿玉选择了‘中国人为什么需要演讲’这一话题,她问台下观众,你愿意把台上的人当作你的假说者吗?这句话就把演讲上升到了一定的层次。很走心,让我看到了学生自己的思考。”
据了解,大赛自9月底启动以来,吸引了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开放大学、无锡卫生学校等十家院校上百名学生报名参加,上万学生关注。获得了无锡大世界影城(博大店)、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依芙丽女装、大玩家私人派对定制等的大力支持。
本文章来源于:江南晚报
http://epaper.wxrb.com/
原文链接:
http://epaper.wxrb.com/paper/jnwb/html/2016-11/06/content_600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