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晚报
3月
18日】发令枪响,
3万参赛者一起出发,跑出了生机,钱潮也随之而来——据无锡市体育局估算,本届无锡马拉松赛花费
500多万元,撬动了近亿元的市场。此外,通过参赛人员的口口相传,锡马也将提升锡城的城市美誉度,对旅游等产业起到推动作用。 锡马成本收益比
1:
20
500多万元投入,近亿元经济产出
在无锡举办一场马拉松需要多少钱?这些钱又从哪里来?记者多方打探到,本届锡马赛投入为500多万元。其中,市政府出资一小部分,剩余的由运营商“中奥汇跑”解决,这部分资金包括了报名费和赞助费。“我们是牵头单位,中奥汇跑负责赛事正常运营。”市体育局一知情人士表示。
据了解,500多万元的赛事投入主要包括了选手的服装费用、奖牌制作费用、赛事奖金、前期宣传费用、安保费用、赛道维护、现场物料制作费用等等。而赛事的饮用水、补给食品则有多家赞助商提供,这也为组委会减轻了一部分压力。
“这样的投入还是非常值得的。”市体育局知情人士表示,在本届锡马筹备过程中,赛事组委会曾做过一次估算,一场马拉松将能够给无锡带来近亿元的经济效益。“这个潜在的市场和产业链很大,有这么多人来无锡参加比赛,必然会带动无锡的酒店、餐饮、旅游、体育和购物等产业。”
记者也了解到,2014年锡马赛事中外地参赛选手多来自周边省、市,而本届赛事选手来源更多元化,不乏来自北京、厦门、深圳、广州、兰州等地的跑团。如80岁的焦光明来自兰州,他坐了24小时的火车从兰州赶到无锡,就是为了体验一下国内最美的马拉松赛道,这也说明了锡马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正在逐年提高。
赛事带动多行业获红利
餐饮住宿、体育用品都能分杯羹
除了能在未来为运营商带来丰厚的回报,马拉松比赛对于赛事沿线酒店的经营拉动相当明显。记者回访了一份由“跑步之家”提供的28家离无锡马拉松主会场最近的酒店和宾馆。其中,80%的商家表示,在3月14日(即开赛前一晚)的入住率达到100%,且大部分房间是年前就被预定好的。
距离主会场只有600米的锦江之星蠡园开发区店的工作人员表示,酒店59间客房比赛前一晚的入住名额在年前就已经全被订满。“店是2008年开业的,迄今只有马拉松比赛的时候才会出现100%入住率。”酒店服务员小李说,“拉动作用太明显了,确实希望能多一些这样的赛事。”
即使是距离会场稍远的酒店也饱尝了马拉松带来的红利,如家快捷酒店青祁路体育中心店距离起点4.5公里,并不算非常近,但是比赛前一晚酒店127间房间也全部住满了。而价格较贵的星级酒店也同样如此,组委会的合作酒店在赛前的入住率也有着显著的提升。
据了解,此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外地选手平均一个人的花费在1500-2000元,这笔费用主要用于住宿、餐饮、购物和旅游。此外,在马拉松赛事期间,锡城大大小小的饭馆也是宾客盈门,以本届赛事的合作单位某莜面村为例,在最近几天基本上处于爆满状态,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当然,也有一些较为极端的案例,来自北京的倪先生,在比赛结束后仅购物一项就花去了2万多元,“有些款在北京买不到,刚好在无锡逛街看到了,就买了。”
体育用品方面,记者了解到选手们使用的专业跑鞋、运动手表,少则几百元,贵则上千元,这也拉动了专业体育用品线下的销量。以某知名名牌为例,在赛事主广场开设了柜台,仅13日上午就卖出13双专业跑鞋,相当于平时一周的销量。
据茂业某健身房的工作人员介绍,自3月份以来办卡的人数明显多了。该健身俱乐部的私人教练小李表示,3月份新接到的顾客中,的确有一部分是因为受到马拉松的影响,甚至有个别是有参加明年比赛愿望的,“希望马拉松能够带动锡城市民进入全民体育的阶段,而不仅仅是在赛事前后出现短暂的健身热。”
锡马目标是做品牌价值
3万名额4小时抢光,让运营商信心足
2012年就有了锡马,当时有近8000名选手参与,2013年停摆了一年,2014年继续举办。“我们对锡马进行过预估——无锡的办赛条件很好,而且市场成长空间很大。2014年是1.5万人参加,有一部分亏损,今年应该能实现收支平衡。按照预期,应该能在下届赛事实现部分盈利。”“中奥汇跑”方面的代表李长征表示,锡马的成长有目共睹,令运营商信心倍增,“今年的赞助费比去年提高了一些,这也凸显了锡马的成长,我们也希望打造这样一个品牌,提升它的附加价值,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盈利目标。”
据了解,2013年由《体坛周报》发起的“中国十大最具品牌价值体育赛事”的评选中,有着30多年历史的北京马拉松就以2.5亿元的品牌价值上榜,足以媲美中超、中网、中职篮等重大赛事。虽然锡马目前的品牌价值与这些经典赛事还相差甚远,但它的号召力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得到了急速攀升。2014年的锡马共1.5万个参赛名额,在一周时间内才全部报满。而2015年的锡马,两批次共3万个名额在4小时内即被抢光,出现了一号难求的场面。
李长征还介绍说,国内马拉松赛事近几年增加得非常快,去年登记注册的就有53场,今年预计会超过60场。在数量增长的前提下,就需要赛事组委会、运营商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安全性,降低风险,“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提高赛事质量,提高赛事的品牌价值,打造一个金牌赛事。”
事实上,为了打造锡马品牌,组委会也是煞费苦心,仅赛道的选定就几易其址。在去年12月份公布最初路线图后,考虑到景色的需求,组委会又几经考察,在春节前发布最终版的路线。“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今年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今年马拉松的时间提前了,樱花还没有大面积开放,还不是最美的时候,希望明年可以晚一些。”组委会人士说。
打造锡城360度新名片
外地参赛者是无锡最好的“广播员”
江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王育红表示,举办马拉松比赛为锡城打造了一张360度的新名片。“马拉松拉动了锡城的酒店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王育红分析说,“2万6千名外地参赛者,再加上陪同人员,大约5万外地人进入锡城,比赛之余,这些人不少会在锡城观光购物,这对于本地的旅游业和商业都会有提升。”
长远影响来看,马拉松比赛对未来锡城的就业、投资以及教育领域都会产生影响。王育红认为,大部分外地参赛者是业余选手,如果发现自己的所从事的行业、专业在锡城有空白或者商机就有可能在锡城投资、就业。此外,王育红告诉记者,“我留意到参赛选手中部分是复旦等高校的MBA、EMBA学生,来锡城比赛了解锡城,这也有助于促成教育方面的交流。”
同时,王育红预测,通过参赛人员的口口相传,锡马也能够提升锡城的城市形象。“马拉松是一种活动营销形式,这是一种广告宣传,在参与的过程中,参赛者切身体验,就能够形成传播效应。”
“一举三得”,在市旅游业协会会长王洁平看来,无锡举行马拉松比赛实现“体旅结合”,意义相当深远。“人在画中跑,景在心中留”,王洁平分析,参赛者在跑步过程中领略锡城景点,可以推广锡城的旅游业;此外,“体旅结合”更需要在平常多形成户外活动的配套服务,丰富旅游产品,形成群众性的体验。
本文来源:江南晚报http://epaper.wxrb.com/
原文链接:http://epaper.wxrb.com/paper/jnwb/html/2015-03/18/content_470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