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晚报1月28日】如今,创业越来越深入校园,已经不仅仅是大学生解决就业的方式之一,而是结合所学的社会实践。在江南大学校园里,就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学业、创业两不误,不仅成立自己的创业工作室,还为更多想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孵化平台。
>>研一学生结合所学
创业成立工作室
2013年10月,还是大四学生的魏佳星在为考研而奋战,“突然就有了创业的想法”,魏佳星透露,自己曾经很反感创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太多了,没经验、没资源、没技术,创业也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业的”,但那一刻,魏佳星却坚信“不尝试创业一定会后悔”。
魏佳星顺利考上江大机械学院包装专业研究生后,创业的想法仍然强烈,他便开始筹备创业,“最初是想做教育,高中教育是应试教育,大学教育是素质教育,这中间缺少一个连接,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去做”,随后,魏佳星又想到结合自己的专业,“何不做设计呢,用到所学,也算是社会实践吧”,魏佳星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在校学生,包括设计学院的顾萌、物联网学院的杨梦龙、食品学院的翟昕宇等,2014年3月,他们正式成立工作室——创江南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创江南最初、最基本的业务是做创意设计、包装印刷、网络建站、活动策划,成立不到一年,现有3名硕士在读生、8名本科在读生,实现销售额近20万元。在创业的半年时间内,魏佳星和他的团队已成功处理50余项设计服务,包括如飞利浦、复旦大学、江南大学EDP中心等多家不同类型的单位。
>>给自己的毕业礼物:亲自设计毕业纪念册
2014年6月是魏佳星自己的毕业季,而他却没有时间去感伤、去庆祝,因为这场6500人的毕业大典,需要他们去做视觉设计。“5月底接到任务,仅有20天的设计时间,纪念册、幕布、海报、横幅、摄影,每天都在加班赶设计、赶制作”。毕业大典当天,当魏佳星置身自己设计的毕业大典现场,看到毕业生拿到自己设计的纪念册时,内心十分激动,“当我站在看台的最后拍下6500人的全景照片后我深鞠了一躬,向我们团队的作品致敬,这也是自己比别人多得到的一份毕业礼物”。
在毕业纪念册中,魏佳星加入自己对毕业的感想,以春夏秋冬,从播种收获到蓄势待发为主题,贯穿学生在母校的生活,加入互动环节,“首次设置毕业考试,画了一张学校地图,让学生填写具体宿舍楼、图书馆、体育馆等等,这本毕业纪念册广受好评呢”。2014年9月份,创江南又做了新生报道宣传资料,推出校园地图系列,又接下了中国包装联合会的网站设计。在创业过程中,魏佳星收获了毕业礼物,来自设计学院的顾萌,今年大三,她介绍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创业做设计,既是运用了所学,又能了解社会需要,还能赚些零花钱;来自食品学院的翟昕宇才大二,“以后工作方向以营销为主,现在参与创业,就是为自己积累实战经验”。
>>成立创业孵化平台
将学生的想法变成现实
随着工作室的稳定发展,魏佳星有了更多想法,不再满足于仅仅接单做设计,2014年10月,他们成立筑梦江南互联网资讯平台,是基于无锡大学生的本土学生公益资讯平台,提供社会效益和校园支持,提供创新比赛、论坛讲座、公益实践、就业招聘等信息。魏佳星也因此获得2014年度中国青年创想计划创想先锋。
在资讯平台上,魏佳星了解到不少大学生都有创业的想法,但同时这些大学生都面临诸多难题要破解,“何不成立一个创业孵化平台,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帮助学生把想法变成现实”。“依据江南大学各学院不同的学科特点,提供各项业务的孵化平台,如设计学院做产品设计、海报设计等,外国语学院做外语家教、翻译等”。魏佳星介绍,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孵化两家,包括iBOX创意设计工作室、和复旦无锡研究院合作的卓越工坊,“利用我们的资源和经验,帮助大学生做设计、做推广、做策划、作分析,他们也可以免费使用我们的工作室、设备,甚至可以提供基本的资金”,他透露现在正在研发创江南在线设计服务交易平台,“分为项目库、人才库、作品库、创客空间,让大学生有机会早一点接触社会、接触创业,完成学业的同时,也能储备就业技能”。
本文来源:江南晚报http://epaper.wxrb.com/
原文链接:http://epaper.wxrb.com/paper/jnwb/html/2015-01/28/content_460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