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江南晚报1月14日】从智能手环到智能盒子,智能家居设备越来越多,逐渐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近日,在江南大学国家科技园里,几名江大学生创业,并研发出锡城乃至江苏省首款智能冰箱检测设备,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了解冰箱内异味浓度、细菌数量,还可释放负离子杀菌。 >>放弃机关稳定工作 转向创业 吕佳澎,是创业团队的老大。2012年,他从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自动化专业毕业,机缘巧合,吕佳澎去机关从事团委工作。在机关的工作轻松稳定,看起来令人羡慕,“但适不适合只有我自己知道,朝九晚五让我觉得有些枯燥”,向往从事物联网相关工作的吕佳澎在工作一年后,毅然决定辞职,重拾专业。2013年下半年,吕佳澎开始筹备创业。 吕佳澎的朋友中有不少是创业的,“辞职后的半年里,经常骚扰他们,去‘取经’,交流创业的想法”,吕佳澎介绍,创业的朋友给自己很多中肯的建议,当然也有让自己放弃的,“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创业有多么难,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不服输的吕佳澎并没有因此被吓倒,“纵然别人说了千万个困难,关键是自己去做,去尝试”,“而且我工作一年多才创业,积累了一定资源和人脉,到了可以创业的时间”。 >>创业主体由应届生组成,解决就业难题 2014年上半年,吕佳澎找到了大学同班同学、江大物联网学院研三在校生钱增磊,以及江大环土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大四在校生潘琦,江大食品学院的徐翔等几名应届生,最多时,整个团队有十几人,除了吕佳澎和一名在德企工作的兼职外,均为江大本科或研究生应届生毕业生。吕佳澎介绍,组建团队需要各类人才,“很多江大学生的科研项目是很前沿的,团队可以有核心技术,对于他们来说,在毕业时加入的创业团队,还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以后就是公司元老了”。 4月份时,吕佳澎和3个主要合伙人正式开始创业,并注册了公司“无锡源代码科技有限公司”。“我们父辈那一代人,都是特别节俭的,剩菜剩饭放到冰箱里,以为就安全了,其实不然”,在生活中的细致观察,让潘琦选定了第一款研发产品,他介绍,“智能手环、智能空气净化设备、智能盒子的产品都已经很成熟,在家电里面,还有冰箱尚未被开发,可以做智能冰箱检测设备”。 >>买来榴莲模拟环境 研发智能冰箱检测设备 为了检测到不同食物腐化产生的气温、温度、异味浓度、细菌数,团队除了参考国家食品行业标准,还买了台冰箱,供实验用。徐翔介绍,从确定项目开始,就会买各种水果、蔬菜放置在冰箱里,观察不同时间段食物的新鲜程度、冰箱环境变化,将食物切片带到食品实验室里检测细菌数。由于没有同类产品参考,研发的过程是辛苦的,除了每天做食品实验,调试传感器的钱增磊还曾多次连续工作两天一夜,“五六个月的研发,你看我要变成国宝熊猫了”。 11月份,智能冰箱检测设备各个模块均已研发成功,吕佳澎兴奋地找到产品设计图给记者介绍,只见一款白色的三棱柱,简约大方,如易拉罐大小,一侧镶嵌了照明灯,“这个是呼吸灯,根据检测到的气味、温度、细菌数,会显示红黄绿三种不同颜色,绿色表示冰箱环境健康,当冰箱内气味异常,灯光显示黄色,手机APP就会收到提醒,主人可以通过APP选择杀菌,或者直接手动清理冰箱”。 >>想做有温情的智 能家居设备,实现亲 情互动 “冰箱是没有生命的,我们研发出的设备将会是冰箱的心脏,让冰箱有呼吸、有变化”,感性的潘琦畅想着智能检测设备将会带来的改变,“子女远在他乡,不能在身边照顾他们,就可以买个智能设备,通过手机检测冰箱情况,及时提醒父母清理冰箱,不要吃腐化食物,没有生活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不知道什么该放冰箱里,什么不该放冰箱里,也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做到吃得健康”,“甚至可以在APP里实现亲情、亲友互动,分享健康信息,智能手机把人与人的关系疏远了,我们却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拉近人与人的关系”。 目前,产品的实验室功能已经实现,但实现量产还有一定难度,吕佳澎直言,“找代工厂找了一个多月,很难找到合适的,无锡电子产品的产业链不是很健全,当然也缺少资金,一旦找到合适工厂和资金,很快就可以上市”。对于潘琦来说,还有宣传推广的难题摆在面前,“打算走电商直销模式,可是我不太懂广告,最近在琢磨小米的营销方式,希望通过微信、微博做些软性推广”。 本文来源:江南晚报http://epaper.wxrb.com/ 原文链接:http://epaper.wxrb.com/paper/jnwb/html/2015-01/14/content_456573.htm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