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助学,他要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发布日期:2014-11-28 来源:江南晚报 晚报记者 图/文:叶向远 于梁  
资料来源 江南晚报
【江南晚报11月27日】“我建议我们一起用抱拳的方式感谢许老。”在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武的建议下,到场的所有人起立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因病未能到场的许来生表达了敬意。昨日下午,江南大学至德教育发展基金成立大会在该校举行。该基金的建立,完成了创始人许来生的一个最大心愿。这位68岁老人16年来默默资助贫寒大学生的故事也得以彰显。
13岁辍学,他对贫困生有份特殊感情
25日上午,室外阴雨绵绵。卧病在床的许来生却是一脸喜色。记者在万达广场许来生的家中,采访了正躺在床上吸氧的他。“我的身体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但助学金的事能办下来,我放心了。”面对眼前的死亡阴影,他似乎并不担忧。
许来生的家人介绍,从去年开始老许就感到身体不适,检查出患有胰腺癌,已经到晚期了。目前癌细胞进入扩散期,病情已无法逆转。按照许来生自己的要求,家人把他从医院接回了家,每天一边吸氧,一边靠药物维持着。
许来生这个名字,江南大学的很多贫寒学子是非常熟悉的。52岁之前,许来生并不富裕,资助贫困学生的心愿一直埋藏在心里。“贫困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实在是不容易,一定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好好读书。”1998年,他来到朋友开办的一家私企工作,生活状况逐渐改善,有了一些积蓄,便走上了自己的爱心助学之路。
一开始他联系了当时的无锡轻工业学院,以个人名义资助了3名学生。此后,他又号召了好几位朋友,大家抱团资助贫寒的学生,以集体的力量名义资助更多的学生。
说起自己的助学事业,许来生告诉记者,他是宜兴农村的孩子,当年因为家庭条件有限,中学才上了3个月就不得不辍学回家。“父母亲都是农民,他们只说了一句‘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为了生计我只能早早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刚工作时,他还只有13岁。上学,读书,成了他心里一个未了的结。
癌症不可怕,延续助学事业最重要
重病之后,一个最大的心事压在许来生的心头。在江大的助学事业中,热情的许来生一直起着纽带作用,联系着众多的资助者和校方以及同学,他担心自己一走,这项事业就会中止。他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建立起一个规范的平台,能把这项事业永远地继续下去。卧病在床的他,开始四处打电话为成立“至德基金”而忙碌。
许来生介绍,他希望基金成立时的启动基金能有50万元的数额,经过近1年的努力,这一目标已越来越近了。为了尽早完成目标,他竟然把自己用于治病的5万元也投入了基金中。“资助一两个学生并不难,但连续坚持16年的确不容易。”对于许来生所做的一切,江大社会资源处副处长张文一直看在眼里,“得了这个病之后,他的花费已经非常大,这5万元对他来说可是救命钱呵。”
“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
“许叔叔资助贫困学生,不仅仅在经济上帮助我们,更多的是在精神上激励我们。这一点令人肃然起敬,也使我们受助学生刻骨铭心。”受许老资助的刘波同学介绍,自己是在大一的时候,在学校的介绍组织下,作为特困生认识了许老。“之后的4年里,我每个月都能按时收到来自许老的一笔助学金。几年来许叔叔十分关心我,不仅在金钱上,还在生活上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许来生经常邀请包括几个受助同学到他家里吃饭,“他经常说,你们平时在学校省吃俭用,周末不上课,就来我们家里补一补,让阿姨给你们做好吃的,打打牙祭。”“其实呢,我们也知道,阿姨的身体也不大好,让她操劳,我们真心过意不去。”
“许叔叔还引导我接触社会,他邀请我参观过他的公司。那是市中心一幢地标性建筑,我们初次进入,会感觉很了不起。但他却鼓励我们,只要努力,毕业后,也有机会到这儿上班。目前还在读大四的廖晓梅同学,也是许来生资助的同学。“今年开学后,我们才得知许老生病的消息,我们几个同学结伴去医院看他。”廖晓梅说,去之前大家还想了很多鼓励的话,想要让许老振作起来,可到了医院,反过来倒是躺在床上的许老鼓励我们。“我们都知道许老是一个不喜欢表现内心感情的人,就算病得再厉害,看见了我们也还是要表现得特别坚强。”廖晓梅说着,声音有些哽咽,“最近我还给他发短信,才知道他回宜兴养病了。真的希望他的身体能早点好起来,能够每天都快快乐乐的。”她表示,作为许老资助的学生,让她感悟最多的是他身上的精神,“他让我明白,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家庭条件而自卑,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
许来生告诉记者,即使到了现在,他也从没想过要曾经资助的同学回馈他什么,他只希望他们能严格要求自己,将来出人头地了,能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再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爱心滚雪球从个人捐资到基金捐助
在至德基金成立大会上,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武介绍了至德基金的来龙去脉。1998年起,许来生、王雪峰先生来原先的轻院进行爱心助学活动,以后来参与资助的爱心人士人数不断增加,受助学生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在2006年命名为“至德助学金”。16年来,累计已有40多名爱心人士参与了至德助学活动,资助了江南大学近150名贫困学生,共计发放资助款近50万元。其中绝大多数爱心人士是经许来生的介绍与发动而加入的。“他是江南大学社会人士向学生个人捐资的第一位。”王武说,许来生是高师大德的榜样,至德基金的成立完成了许先生最大的心愿,让对贫寒学生的捐助从点对点的个人捐资,上升到了面对面的基金捐助。
记者了解到,在至德助学金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众多志同道合的人与许来生一起,默默地做出了贡献:龙马房地产公司的王雪峰、宋斌、朱平,永基物业管理公司的王瑞文,金泰市政工程公司的钱国荣,宜兴化肥厂的赵建伟,广东的卢长明,宜兴崇恩寺的昌海法师等等,他们都是至德大家庭的一分子。
王雪峰先生是至德助学金的第一个支持者,也是许老的好友。他告诉记者,当年他听许来生在资助贫困学生时,也立即表示也要资助两个。后来王雪峰又告诉了自己的一个同学,这位同学也加入了进来,爱心雪球就这样越滚越大。
赵建伟先生则是2002年与许老在一次吃饭聊天时,偶然听说了许来生资助学生的事,立刻表示他也愿意加入。他虽然工作繁忙,但12年来从未中断过资助。有一次他到无锡来办事,特意请来两位受助的同学一起吃饭谈心,畅谈人生问题,令受助同学感动不已。朱平先生是许来生的同事,后来也成为至德助学金的资助者。他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女儿看到他资助的同学非常努力勤奋,受到了鼓舞,也变得更加积极进取了。这正像许来生所说,我们资助了学生,他们有时候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回报资助者,这是一种正能量的相互作用。
王武表示,基金成立之后,会将各个渠道捐赠给学校帮助学生的资金集中到一起,并争取继续吸收社会各界的善款,使基金的本金部分越集越大。“至德基金”项目将委托给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管理,每年列支基金利息部分作为“至德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境困难学习优秀的学子。她表示,基金会一定会管好善款,扩大本金,增高利息,按照至德基金章程及管理办法的规定,让许先生和各位公益人士放心。并希望受助的学子们将来有条件时,也能够反哺学弟学妹,支持母校发展。

文章来源:江南晚报
http://epaper.wxrb.com
原文链接:http://epaper.wxrb.com/paper/jnwb/html/2014-11/27/content_445304.htm
卧病在床的许来生 卧病在床的许来生
至德基金会成立 至德基金会成立
基金会为许来生颁发的证书 基金会为许来生颁发的证书
阅读( (编辑:战林华)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