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肯德基曙光基金: 让寒门学子成自信职场新人

发布日期:2014-11-05 来源:江南晚报 王晶 
资料来源 江南晚报
【江南晚报11月05日】在今年的招聘季,来自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大四学生陈雨静,虽出生于贫困家庭,但从大一受到肯德基曙光基金的帮助以来,现在已经逐渐蜕变成自信满满的职场准新人。而同样作为“曙光学子”的江南大学学生吴泽华,则如愿以偿地进入上海某知名建筑设计院,人生从此步入一个崭新阶段。
陈雨静和吴泽华都这样感慨:很多“曙光学子”都找到了如意工作,除了自己刻苦,更因在曙光基金“三位一体”资助模式的帮助下,个人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受助:解决寒门学子燃眉之急
“对我来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资助基金,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江南大学学子吴泽华说起曙光基金,言语中流露着感激。
吴泽华来自新疆乌苏,父母靠务农和打些零工艰难维持生计,供儿子读书。大学之前,吴泽华是班里“沉默的小伙伴”,不爱说话,总是安静地坐在班级的角落自顾自地学习。“因为贫穷,所以不自信,跟别人交流会紧张到发抖。”吴泽华回忆说。
进入大学,考虑到家里的负担,吴泽华着手申请助学金。“刚好听老师说到了曙光基金,当时吸引我的不光是经济资助,更重要的是有餐厅实践的机会。”吴泽华准备好材料,经过面试,成了2010级15名曙光学子中的一员。“4年2万元的助学金让家里的经济负担小了不少,也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各种活动,不用一直为经济问题发愁。”吴泽华一下子心里有了底。
“曙光基金的经济资助,为贫困学生解了燃眉之急,同时它又为学生提供在餐厅工作的机会,这让学生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让这些孩子们更加自信。”江大一位辅导员如是说。
自助:学会换位思考,积累职场经验
与其他帮扶基金不同的是,肯德基曙光基金将培养人才视为己任,在经济资助的同时,融入自身资源,通过要求曙光学子完成400小时的餐厅实践,引导学生学会服务他人、配合团队工作,为毕业后的社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与吴泽华一样,陈雨静也是受曙光基金资助的江大学子。“在肯德基打工特别能锻炼人,学到了很多东西,最大的收获就是脾气变好了!”陈雨静笑着说。
2012年2月,陈雨静进入肯德基餐厅太湖新城店,被安排做柜员。“刚开始挺不习惯,因为要一直保持微笑,”陈雨静说,餐厅要求服务态度一定要好,而她是个急性子,有时碰到态度不好的顾客,偶尔会有点小情绪,但是想到不能给餐厅抹黑,慢慢地就改掉了这个毛病。此后,陈雨静无论自己心情怎样,面对顾客时,服务态度都特别好。
“我喜欢这份工作,它让我学会与人沟通、换位思考。”陈雨静说,更让她高兴的是,实践的经历让自己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起来。
助人:服务社会传递爱心
曙光基金在教授学生自助的同时,更教给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来回报社会。一年又一年,曙光学子们自己组织发起一个又一个公益活动,将爱传递下去。
吴泽华那一届“曙光公社”,策划了一个环保公益项目,吴泽华在其中的角色是前期联络。经过了餐厅实践以后,他变得自信了。“我自告奋勇提出做前期联络,然后一个人跑到雪浪小学联系公益活动。”吴泽华说,整个项目都是曙光学子自己策划、宣传、组织,“希望给大众做点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雪浪小学已经连续几年作为曙光学子公益项目的合作单位了。学校负责外联的老师说,曙光学子每次搞的活动都比较有意思、有用,深受师生欢迎,“去年曙光学子请来交警形象讲授交通知识,学生们很受用。”
陈雨静说,以前一直以为“企业文化”是个空泛词语,但成为曙光学子后,她深刻体会到,“服务社会”就是肯德基的企业文化,是实实在在地为社会付出。
视角:曙光人才符合现代企业求贤标准
江大就业指导中心一位老师说,曙光基金项目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现代企业对应届毕业生品格、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的要求。“全国一年超过700万大学生毕业,能深刻认识到自己被需要而且有能力帮助他人的大学生并不多。但曙光基金从长远的眼光为社会培养人才。曙光学子比一般大学生更早接触社会,更加懂得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据了解,中国肯德基曙光基金项目在经济资助的同时,融入肯德基自身资源,形成独特的“三位一体”资助模式:学业资助+餐厅实践+社会服务。自曙光基金运作以来,全国累计已有超过12000人次的大学生受到资助,累计捐款总额已超过7000万元。他们中有的人已经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有的在世界500强任职、有些人选择了自主创业,不断地改写着自己的人生。

吴泽华参与2012年曙光型秀活动 吴泽华参与2012年曙光型秀活动
阅读( (编辑:古林焱)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