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10月11日】为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推动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江南大学从教育形式、培养内容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采取了多种举措,不断强化广大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
江南大学注重教育形式创新,提升教育实效。以“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等为主题先后邀请校老领导做主题宣讲、与青年教师座谈交流;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等,号召成为“四有”好老师。创新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形式,将青年教师党员活动与学科专业调研相结合,组织参观“钱伟长故居”“华蘅芳生平事迹陈列馆”等与学院专业相关的人物纪念场所;同时发挥党支部作用,选派有影响的党员教授、领导通过专业教研活动、定期谈话等方式加强青年教师联系培养,主动帮助和引导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创新师德教育形式,举办“新教师廉洁从教宣誓仪式”,引领每一位新入职教师郑重宣读誓词并签名;同时开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竞赛”学习竞答等活动,并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职业发展与学校发展”和“教师在学生工作中重要性”等内容纳入青年教师培训必修课,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该校注重业务素质培养,提升综合能力。学校把好进人关,坚持青年博士应聘试讲制度,并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进行全程教学指导。同时,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教师担任教学督导,促进规范教学,加强组织,促进科研能力提升。围绕学科建设的需要,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实施一系列科研组织工作,以老带新,形成科研梯队,推动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搭建平台,促进管理能力提升,积极利用江苏省“科技镇长团”“柔性进企业”和无锡市“三个一线”等项目输送广大青年教师挂职锻炼或与企业对接,不断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为注重工作机制建设,形成工作合力。学校研究制定《校院领导联系基层制度》,坚持实施《院领导、党委委员和支部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各级领导干部与青年教师面对面交流,深入细致的了解其政治思想、教学科研、生活状态,解决思想生活心理困惑和问题,从而有效引导青年教师人。强化教学帮扶机制,学校制定《新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管理办法》,为新进青年教师跟班听课、助教、备课等提供帮扶,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此外,对新进青年教师开展示范课教学和新教师公开课点评活动,加强过程管理。健全关怀机制,积极发挥工会和青年教师协会作用,通过组织渠道向青年教师传递温暖和关怀。同时,先后召开青年教师工作会议、青年教师成长座谈会,青年教师联谊会,“站稳讲台,师德为先”教师交流会和教师发展座谈会,面对面解决青年教师业务、生活和心理各方面困难,增强其归属感。
本文章来源于:江苏教育http://www.ec.js.edu.cn/
原文链接:http://www.ec.js.edu.cn/art/2014/10/11/art_4344_156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