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档案:吴海峰 35岁 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
【宜兴日报10月28日】梦想心语:希望能为更多病患带去舒心。
白衣天使,提起这个词,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容貌清秀、温柔体贴的女护士形象。而在市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位男“天使”——吴海峰。
今年35岁的吴海峰是市卫生系统的第一位男护士、第一位护理学硕士,也是江苏省第一位拥有硕士学历的男护士长……托起这数个“第一”的是一双以爱心和创新织就的梦想“翅膀”。这双“翅膀”让吴海峰从我省万余名青年中脱颖而出,顺利跻身“2014年江苏好青年百人榜”,获评“最善创新的好青年”。
吴海峰是宜兴芳庄人,1999年,他考取江南学院(现江南大学)临床医学(护理)专业专科。“当时一心想着做医生,填志愿时压根没注意括弧里还有‘护理’两个小字。”一个大男人要做些小女人擅长的细致活,吴海峰起初也有些懊恼。但慢慢地,他在学习中对护理专业有了深入了解,“事实上,这并不仅仅是清洁、治疗等简单的重复劳动,处理得是否恰当、照顾得是否仔细,有时甚至会影响到病人康复的快慢。”之后,吴海峰一门心思扎进了专业学习,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宜兴市人民医院录取,在工作期间又先后取得了本科、硕士研究生学历。
ICU这个特殊的医护单元,照顾的都是重症监护病人,大多无法进行语言交流,医护人员需要特别耐心和细心。而要做到这一点,仅凭责任心还不够。“要把每一位病人当成亲人,带着一颗爱心去照顾、关怀他们。”2011年底,在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竞岗演讲时,吴海峰的话铿锵有力,也成为他日常工作中的座右铭。有一次,给刚转院来的一位重度昏迷病人做入院全身检查时,吴海峰发现病人的腹部有些胀。仔细查看后发现是导尿管堵塞,他连忙进行更换,并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跟踪观察、分时段导尿。正是由于发现及时,病人才免受了膀胱破裂的痛苦。
现在,吴海峰几乎将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护理工作中,对于一些细节处理尤为注意。比如照顾颅脑损伤病人时,需将普通病床抬高15到30度,角度过大会影响病人的大脑供血,角度过小又会使颅内压增高。为了确保角度精准,吴海峰和同事们每天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研究实验,耗时一个多月后,研究出了一种床头抬高角度显示盒,解决了难题,并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有时候,花点小心思就能让病人舒心不少。”多年来,吴海峰在工作中一直坚持爱心和创新。注意到重症病人容易末梢循环差,他和同事们发明了一种用于病人末梢循环的发热手套;考虑到插管手术后要保持气道通畅,气管插管雾化装置又在他们手中“诞生”……2011年至今,在吴海峰的带领下,市人民医院ICU护理团队已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7项,为更多的病患带去了舒心。
本文来源于:宜兴日报http://www.cnepaper.com/
原文链接:http://www.cnepaper.com/yxrb/html/2014-10/28/content_1_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