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5月13日】 《舌尖2》的造假风波,再度引发纪录片应该追求真实性还是艺术性的大讨论。
“虽然说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但纪录片从诞生那天起就伴随着这种争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赵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至今业界也没有统一标准,“边缘模糊,不好度量。”
“应该强调排斥主体上的干预,强调对生活原始形态的尊重,所以跟拍、抓拍、隐拍,甚至偷拍种种形式都运用了,来追求真实、朴实、自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舌尖2》如果真的造假,跟“摆拍”无异。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绝对的真实在纪录片中并不存在,因此艺术与真实的平衡只能靠创作者自己把握。中国传媒大学教师、澳洲国立大学新媒体博士顾洁对记者表示:“终极真实只存在于哲学家的虚拟语境中,镜头在参与描述对象的那一瞬间,就干扰了对象的自然状态,角度的选择就是人主动处理的结果,既然真实性和艺术化处理都只是殊途同归,那为什么要反对?那种认为自然而然,不需要处理和主观创作的观点,不仅是虚无主义,也剥夺了纪录片创作者应有的创作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