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5月19日】由宗教人物服饰演化而来的云肩,是一种用于装饰肩部的服饰品,历史上常见于隋唐五代至元朝的异族服饰中,明清被汉族女性吸收搭配于服饰中,尔后发展到民间,成为典型的婚嫁服饰之一,成为当时的一种服饰潮流。记者昨天从江南大学获悉,依据该校民间服饰传习馆的收藏,加上该校教授梁惠娥率领其团队历时10年对全国各地所产云肩历史等相关方面考究,日前由其所著《中国最美云肩——情思回味之文化》一书已经出版。
江南大学服装学院书记、教授梁惠娥介绍说,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自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收藏了2100多件清代以来的全国各民族服饰,其中各式云肩就有200多件。在学校馆藏云肩实物及相关资料基础上,梁惠娥与其博士生邢乐一起,结合国内博物馆调研与田野考察资料,以服饰文化为切入点,结合艺术审美,分析云肩的审美功能和艺术特性;并交叉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对云肩中包含的戏曲文化、婚俗文化、信仰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进行挖掘和考证。
两人所著《中国最美云肩——情思回味之文化》一书,共20余万字,分五个章节,从云肩的“源”、“形”、“饰”、“美”、“俗”等五个方面将这一独特民间服饰文化的艺术与社会价值娓娓道来。
据了解,江南大学的民间服饰传习馆除了是该校学生上课时的“活教材”,经常还有外地高校师生前来参观和学习。同时,在每周三、五下午还会免费对外开放。目前,这一传习馆不仅是江苏省科普基地,还正在申报江苏的非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