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中国江苏网】校园设计师不再“孤芳自赏”

发布日期:2014-05-09 来源:中国江苏网 
资料来源 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59日】(记者韩玲)第十一届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将在本月23日开幕,国内外“设计精品馆”除保留家电、艺术、国际获奖设计作品等传统板块,还将重点展示国内外大学生优秀设计作品,国际交互设计作品展、国际学生优秀作品展、江苏省高校设计作品展将出现在展会上。记者了解到,江南大学作品展上展出将是本科毕业生甚至是在校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在国际化的博览会上,本科生的设计作品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欧盟、芬兰、意大利等国际级前沿作品同场竞技,够分量吗?主办方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昨天,记者来到江大设计学院,找到了“校园设计师们”底气十足的原因。
学生设计不再“悬浮空中”
“我们的自行车测距提醒装置已经用3D打印出来了,目前在现场展示视频的修改,”在江大设计学院的教室内,大二学生沈逸豪、陶海青正在忙着为展品做最后的调试,他们是整合创新实验班的成员,虽然还只是大二学生,但他们对自己的设计作品即将登上国际设计博览会的大舞台,显得信心十足。
从去年开始,他们对地下乐团、临终老人、宅女、高龄产妇、骑行族、创客等不同社会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发掘了这些人群真正的需求,“地下乐团,他们每次演出有几十根线,我们就设计了收线器;病危的老人,通过对床铺的高度、弧度的测算,设计出令他们最舒适的床铺……”这些需求最终成为作品设计的源头,而宅女APP、骑行族需要的测距提醒装置最先从设计理念转化为成品,并将在国际设计博览会上展出。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辛向阳告诉记者,这些年轻人的作品可能在外形或者是技巧上有所欠缺,但能够给孤芳自赏、悬浮在空中的设计作品一丝警醒:好的设计作品必须能清楚了解用户需求并实现。
实践设计教育新理念
巧合的是,整合创新班也是中国国际设计博览会的成果,2年前,在第九届国际设计博览会上曾举办了“设计教育再设计”为主题的论坛,几十位设计界、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共同探讨了艺术与商业相脱节的问题。
结合对设计教育的颠覆性理解以及论坛的成果,教授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创办了整合创新实验班,这个实验班摒弃以往“工业设计”、“室内设计”等传统的“小设计”分类培养方式,在课程体系中囊括进商业、管理、美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在培养出具备“定义”产品和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团队合作等能力的现代设计人才。“以往的设计展,家具设计作品占了大多数,但还有更多的领域,更为广阔的设计范围却无人涉猎,设计学科内部、设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设计学院与企业行业之间的一系列壁垒必须打破。”教授告诉记者,这一设计教育的新兴模式也将出现在这次博览会上,“教学大纲会毫无保留的展出。”
“设计教育再设计”论坛还将持续,今年的论坛以“哲学空间”为主题,辛向阳说,听着虚幻的主题其实很接地气,“在医疗、公共服务、物联网等不同领域其实存在着哲学共性,设计师可以把握这些共性,参与到不同领域中。”
产学研合作将更紧密
一款能转化成产品的设计能体现更为广泛的价值,记者了解到,这些“校园设计师”的作品受到了不少企业的青睐,“今年雅迪电动车、苏州科沃斯已经与我们有了比较紧密的合作,看中了很多学生的设计作品。”辛向阳说,以往以申请外观专利为主,而实用新型专利成为难以逾越的壁垒,通过新型的设计教育理念,江大设计学院去年成功申请了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而今年会有六七个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甚至是外观专利。
辛向阳说,在整合创新实验班上,不仅学习怎么作图,还学习如何让定义产品的服务,提供客户整体解决方案,并且体现团队合作能力。而“开放创新设计研究院”,这里专门培养专业硕士,提供比目前企业需要的人才更高端的人才集合体。
“哲学空间”高端论坛同步举办
第十一届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上,将举办“哲学空间”为主题的高端论坛,邀请来自世界各地从事设计、管理和经济学研究的几十位学术领袖和产业先行者聚集无锡,分享大设计的前沿研究成果、最新实践案例,探讨设计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如何在新形势下使传统产业健康、有效地转型升级,如何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和生命力探索新途径、新策略,其中包括魏德海商凯 斯 西 储 大 学 教 授 Richard Buchanan、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何人可、DESIS联盟创始人Ezio Manzini等。
“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论坛已经依托国际设计博览会召开了两届,分别从学科研究和产业服务角度反思现时人才培训与设计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提出了很多需要关注和值得讨论的话题。2012年“范畴、方法、价值观”针对涉及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反思了设计的判断标准等问题,2013年的“新领域、新问题、新对策”从时间角度探讨了设计思维在包括健康、服务设计、公共事务管理等诸多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针对不同领域的问题而引发的设计方法的改变,乃至设计咨询服务作为一个产业自身转型升级的问题。今年将以哲学空间、因果逻辑和价值关联,分别尝试寻找各种复杂设计活动背后的关联对象的普遍属性、有关设计方法的共性技术和判断标准中的核心原则。
来源于:中国江苏网http://www.jschina.com.cn/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