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中国商报】瀚海奇境 大漠精魂

发布日期:2014-01-16 来源:中国商报 
资料来源 中国商报
【中国商报19日】●薛永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学博士生导师)
  瀚海奇观远古音,雄风吹塑见天心。
  追魂廿载开生面,“吹倒狂沙始到金”。
  中国画历史悠久,历代高峰迭出。要有新的突破,除去基本功坚实、创作才能卓异外,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对山水画理的精深领会,二是对其渊源流变的系统了解,三是对时代审美的敏锐把握。近二十年,开创了大漠山水的黄名芊正是如此。黄名芊先生,五十年前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师从金陵名师,基础训练涵括中西,绘画技能全面。画史受教于俞剑华,对画理幽微和古今之变多有领会。山水画师从兼长画史画理的中国画大家傅抱石,既得其创新意识,又参加了傅氏为首的二万三千里写生,颇受教益。
  画史之祖张彦远,反对只知继承不事创造,强调“述而不作,非画所先”。傅抱石更主张知难而进,曾说“做画要敢于冒险,画家也是冒险家”。黄名芊对山水画的创造性探索,既遵从师命勇于涉险,又符合山水画论大成者笪重光的论断:“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他说:“20世纪80年代,我在风格的寻寻觅觅之中,忽然在丝绸之路发现大漠雄浑博大之美、静穆之美,于是开始了沙漠作品的探索。”经过十余年的反复探索终于推出了境像雄奇笔墨新颖的大漠山水。
  古代虽有讴歌戈壁神奇的边塞诗人,但没有为瀚海写照的边塞画家。茫茫瀚海,大漠黄沙,荒城古垒,丝路沧桑,在画史上一直是缺席的。黄名芊自望六高龄探险西疆,进入“死亡之海”,发现大漠之美以后,便魂牵梦绕,先后九次从太湖之滨远赴新疆、内蒙,甚至阿联酋、埃及,画出了一批展现大漠广袤、肃穆、神奇、幽秘、生机无限和旧貌新颜的作品,填补了山水画史上的空白。
  题材的开拓,往往联系着意境的刷新。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宋代以前有“烟霞仙圣”和“名山卧游”宋代以后,又增加了“林泉高致”,表现林泉之心,营造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家园。新中国的前三十年,艺术观念之变,导致山水画新的开拓,出现了“江山新貌”、“革命圣地”、“领袖诗词”和“祖国河山”四类山水。
  新时期以来,文化的交流,时代的呼唤,视野的开拓,艺术的反思,都极大地拓开了山水画的领域,出现了“丰碑山水”、“灵源山水”、“冰雪山水”、“西部山水”和“宇宙山水”。而黄名芊的“大漠山水”,虽与西部山水有关,但不是广义的丝路,而是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神奇的景观为主,广搜博取,集中概况,胸藏广宇大漠,复加迁想妙得,注入深厚的感情,从而形成了浩瀚、壮阔、神奇、奥秘、悠久、静穆、庄严,变化万千又激荡人心的动人意境。
  黄名芊的大漠山水,既画大自然不可方物难以驾驭不可亵渎的无言大美,又画荒漠甘泉驼铃红柳的内在生机,不但画大漠天风残垣古城历史沧桑的远古回声,而且画西部大开发沙漠绿化的生机和迎接奥运圣火的欢腾。他以新时代的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统一的观念,把山水画的认识、审美与教育功能统一起来,这在新时期的山水画中是十分难得的。
  新意境的表现,既离不开被古人称为丘壑的空间景观,又离不开中国画语言的核心笔墨。对此,黄名芊都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按形求法,触目会心”,“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大胆探索。为描绘沙海的恢宏而多变,他追索沙丘跌宕节奏的成因,把握地形地貌之别与风向风力之异,把西方古典艺术写实的造型与中国画的意象思维结合起来,演绎出风势风力吹塑出来的沙丘结构,展现其向背起伏明暗变灭的金色旋律。
  古人不曾描绘沙丘戈壁,也没有留下适用于瀚海的笔墨皴法,黄名芊以石涛“笔之于皴,开生面也”的认识,根据描绘大漠的需要,创造了笔墨独特的“沙漠皴”。以“以点成线,扩线为面”,不同的点法、积染辅以擦染,表现沙丘、沙垄的走势和质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中,成功地再现了天风吹塑瀚海造型的神奇与肌理的美妙,为笔墨的探奇开创新局面。
  黄名芊大漠山水,穷大漠之神变,测瀚海之幽微,他以宏大的气势、神奇的韵律、流沙的质感、历史的回声、荒漠的生机、时代的审美,表现了天地的大美,倾注了讴歌敬畏自然、追思历史,赞颂开发大西北的激情。他以传统为根,但向大漠追魂,形成了艺术风格强烈的自家面目,赢得了业内外的称赞。虽然他已年过古稀,但我相信他还会更加精益求精地丰富构图的样式和笔墨语汇的词藻,在不久的将来,他在大漠山水上取得更新的成就,是可以想见的。
  黄名芊,中国大漠山水画创始人,1935年生,号蓝田山人,江西南康人。教育部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创始人之一,中国画教授。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西部画院顾问,中国(新余)傅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顾问,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顾问。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南京颜真卿书画院顾问,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0年参加傅抱石率团的二万三千里写生。196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师俞剑华、陈大羽、苏天赐、沈涛等教授。山水画师从傅抱石、钱松喦先生。他谙熟传统的山水画,从上世纪80年代起,拓荒大漠山水,创立“沙漠皴”技法、理法和系列作品,填补中国画史表现大沙漠之空白,赢得学界佳誉。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展览,1993年至1997年由德方出资两次应邀游学德国,并在德举办个人画展;1997年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上海东方电视台东视新闻评其“沙漠景致在全国堪称一绝”;1999年在加拿大举办个人画展;同年获香港“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特别金奖;2001年在南京举办个人画展;参加“共和国50年文学艺术研讨会”获作品一等奖;2002年获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创新奖;2003年获第四届海峡两岸书画展荣誉金奖;2004年应邀参加阿联酋“中国艺术展”,受到阿联酋沙迦酋长谢赫·苏尔坦亲切会见;2005年在南京举办“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二万三千里写生实录”首发式暨个人画展。2007年中央电视台专题播出《当代名家——沙漠画派拓荒者黄名芊》。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获“中国画坛30位杰出人物”荣誉称号。2011年中国邮政出版发行中华文化名家专题邮票《黄名芊——大漠山水系列作品》;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大漠山水拓荒者黄名芊》专题片;同年,在北京琉璃厂举办“大漠放歌——黄名芊书画精品展”;2012年大漠作品《路漫漫》应邀随“神舟九号”遨游太空;201311月作品《驼铃声里笑声扬》被大民大会堂收藏。其家乡人将其旧居命名为“黄名芊少年画室”。出版有《中国著名画家精选——黄名芊大漠山水画专辑》、《中国美术馆系列专辑——黄名芊》、《中国画坛三十位杰出人物——黄名芊》、《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名芊》等九种个人画集和《画坛名家——当代实力派画家集》、《李可染与当代山水画名家》画集、《三十年、三十家——当代山水画名家作品集》、建国六十周年《六十年、六十强》、《中国当代美术家迎建国60周年作品集》、《辉煌60年——2009中国画精品集》、展现大家巅峰艺术《中国美术家精选》。作品为国内企业家、收藏家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加拿大、阿联酋、挪威的美术馆、博物馆、领事馆、专家学者和私人收藏。专著有《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国画条目》、《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二万三千里写生实录》一书,被誉为填补了建国初美术史上的一个空白。
本文章来源于:中国商网: http://www.cb-h.com/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