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日报1月14日】昨天,2013年度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得者、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艾伦·牟俊达来到江南大学,与食品学院师生、合作企业负责人就食品干燥技术再次进行专题研讨。无论与大学、还是企业的合作,牟俊达12年来最大的感受是:在这座城市,大学研究者与工业生产者之间的距离很短,对先进技术都有着持续不懈的追求,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鼓励也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一座创新的城市。”
不是最早的,却是最紧密的合作者
牟俊达与无锡的“结缘”起源于他创办的一份国际杂志——SCI刊物《干燥技术》。2000年左右,江南大学教授张慜向当时已是干燥领域的著名权威专家牟俊达投稿。此后一两年,双方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学术沟通,2002年牟俊达到访无锡后正式展开合作。难能可贵的是,合作延续至今日益紧密,同时还扩展到与相关无锡企业的合作。12年捧出了多赢的结果:牟俊达教授通过与江南大学、无锡企业、江苏企业的“碰撞”进入了高品质的食品干燥新领域,此前他从事的重心在“纸张、纺织品干燥,并获得中国政府的褒奖;江南大学干燥团队则通过与这位国际权威转角爱的合作,进入了国际干燥技术的研究前沿;合作企业也通过与牟俊达、江大干燥团队的产学研合作,走上了加工产业的转型发展之路。牟俊达说,无锡是座美丽的城市,与无锡的合作也很愉快,江南大学不是他在中国的第一个合作者,却是最紧密、最有成果的合作者。
企业对先进技术的需求十分渴望
牟俊达是印度人,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学习工作了约30年,此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工作至今。他说,单就国际干燥领域,在这里看到的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紧密度是最高的,“企业对先进技术的需求十分渴望”。牟俊达曾两次前往无锡林洲干燥机厂等企业。企业方的感受也是,牟俊达对这样的合作予以了极大的推动,把自己团队的学术研究务实地应用于企业的实践。
知识传播的地理界限会逐渐隐去
采访中他再次提及,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中,地理界限将会逐渐隐去,他愿意与更多人展开合作。无锡科技部门人士向他咨询,是否可为本地一些科技中小企业做些学术上的咨询。高个的牟俊达微微倾身,指出了名片上的网址与电子邮箱,“当然,随时给我发邮件!”
(记者 胡桃)
链 接
我市已有6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昨天从市科技局获悉,近年来我市国际科技合作发展较快,拓展了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渠道,目前已有6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全国地级市中处领先地位。其中,单2010年、2011年两年内就获批3家,包括中美创新园,中澳轻合金联合研究中心、无锡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同时,2013年我市获省海外合作成果转化项目4个,数目列全省第一,获省级资助经费4800万元,资金额列第一;2013年获省国际合作项目13个、项目数列全省第一(其中国际技术转移机构项目数全省第一)、累计省级国际合作转移机构7个。(陈苏)
本文章来源于:无锡日报: http://epaper.wxrb.com/
原文链接:http://epaper.wxrb.com/paper/wxrb/html/2014-01/14/content_365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