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社会科学报12月30日】2013年11月9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大会经济学专场在江南大学举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汪兴国,江苏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李扬,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李祖坤,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周小浦、副校长纪志成等出席会议。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政府、企业界人士,江南大学商学院师生代表等近300人参会,聚焦江苏和全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现状与前景,围绕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就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征与政策走向、深化改革的策略与战略、中国特色的产业体系构建等议题展开研讨。
在开幕式上,纪志成介绍了江南大学在人文社科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学校将以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向,提升研究水平,充分发挥社科工作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思想引领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与智力支持,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探路江苏基本现代化解码,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李祖坤在致辞中介绍了无锡文化强市建设的进展情况和社科界在加快推进“四个无锡”建设中的作用,希望通过会议进一步激发学界立足地方、立足实践,深入研究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管理创新等新课题、新思路、新举措,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现阶段中国梦在无锡的最大实践作出贡献。
汪兴国在讲话中通过对改革开放35年来历次三中全会议题的回顾,阐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历史地位和深远意义。他希望江苏省从事经济理论和实务研究的社科工作者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三中全会对我国改革发展重大问题作出的新论断、提出的新课题,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始终站在理论和实践的前沿,坚持面向“两个率先”的生动实践,以经济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积极主动地服务于江苏省工作大局和省委省政府决策,为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贡献我们学界的一份力量。
在随后的主题报告中,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蒋伏心、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周应恒、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科研处研究员陈建勋、江南大学商学院院长李晓钟和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罗正英等五位专家作了大会主题报告,就宏观经济形势、深化改革战略、现代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等进行透彻的解读和阐述,观点鲜明,视野广阔。报告就相关问题提出了理论创新和政策建议,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下午,各分会场围绕“构筑新兴产业高地,推动江苏转型发展”、“探索区域经济新模式,实现江苏跨越式发展”、“发展服务新业态,实现江苏两个率先”、“深化贸易与金融创新,推动江苏开放经济建设”等四个专题展开研讨,每个分会场安排了五位学者就其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交流演讲。各会场的学术交流内容丰富,紧扣前沿热点,充分展示了江苏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成果,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学术观点。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在题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征与政策走向”的报告中认为,基于经济社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考虑,我国在经济运行管理中将更加重视深化改革开放、激活经济内在活力。以此入手,他介绍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新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在未来改革开放力度、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共收到论文248篇,经会议学术委员会讨论评议,共评出一等奖26篇,二等奖50篇。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周小浦在闭幕式上对这次学术专场进行了总结。
此次会议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与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江南大学承办,主题为“制度创新、产业升级、江苏率先”,旨在展示学术前沿,推出优秀成果,促进学科交流,推动理论创新,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江苏社科强省建设步伐,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中,更好地发挥社科理论界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