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日报1月6日】新年第一天,锻炼热情高涨。1月1日,我市今年首场迷你马拉松赛事在蠡湖之光鸣枪起跑,全市有近300名长跑爱好者参与。此次比赛路线为环形,选手们从蠡湖之光出发,途径宝界桥、鼋头渚公园大门,沿蠡湖跑到鼋头渚公园后门,再经过渎山大坝路、渤公岛口,最后沿环湖跑回到蠡湖之光终点,全程9.8公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夜跑惠山,环梁溪河、环蠡湖长跑等锻炼健身活动在市民中的兴盛,如今在无锡,市民参与马拉松的热情也日益高涨,这一低碳、环保的竞技体育项目,逐渐成为了全民健身的热门项目。
早晨9时,发令枪声响起,选手在热烈的加油声中冲出起点。此次比赛共分为男、女青年组和男、女中老年组4个组别,同时开跑,每组取前10名记录名次。
9时31分10秒,男子青年组参赛选手姜鑫第一个冲过终点线。不久,男子中老年组第一名黄建华以34分的成绩到达终点。随后两个女子组别的第一名也纷纷诞生。
“今天的比赛线路短,所以跑起来容易些。”被大家围观祝贺的姜鑫是江南大学大一的学生,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跑步,前不久还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半程马拉松21公里的比赛。
和姜鑫一样,不少选手都参加过全国性马拉松赛事。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大部分是业余选手。
43岁的张勤从事的是房产行业,在比赛中她获得了女子中老年组第一名,用时38分钟。张勤也是去年在上海马拉松比赛中获得最好名次的无锡选手,当时她用3小时18分42秒跑完了全程42公里195米,获得了第20名。“上海国际马拉松等赛事是不分专业、业余组,只分男、女组别的。”张勤说能在其中跑到名次都不容易,对业余选手来说更值得骄傲。“不求名次,但求进步,很享受每次比赛过程。”她说,这就是“跑友”心中竞技体育的魅力。
“北京马拉松我跑了第209名,上海跑了第156名。”身穿印有“无锡铁人”字样运动背心的选手韩卫东说,自己当初是为了治疗鼻炎、锻炼身体开始跑步健身的,现在出去比赛,每逢听见观众为“无锡铁人”加油,就特别骄傲,并表示下午他还将和其他几名选手飞往厦门,开始新征程。
100公里,低碳健身成为新时尚
选手吴燕敏、吴燕萍和吴建光是兄妹三人,他们都进了各自组别的前10名,这让64岁的林秩欢高兴极了,原来他们都是荣巷街道太康长跑队队员。更有趣的是,吴燕敏说,他们的父母原先也参加过太康长跑队。据林秩欢介绍,太康长跑队成立于1994年,是由长跑爱好者自发组建的,现在有队员43人,今天17人参加了比赛。
据介绍,队伍里的高手一星期要累计锻炼100多公里,每天跑上15公里是“小菜一碟”。“我们常在蠡湖之光、惠山森林公园、体育中心等地集中锻炼。”林秩欢说他们长跑的线路很多,“每年到了夏天,在环蠡湖赛道锻炼的时候,一天能见到七八十个骑自行车、练长跑和徒步的市民从身边经过,很有运动氛围。”队里的韩卫东说。
时间距离比赛开始已经过去了1小时20分,女选手沈璐走走跑跑,在众人鼓励下,终于跑完了全程。“以前也会参加些夜跑活动。”她说,自己所在公司就很推崇运动的理念,有活动就会通知。
“有长跑经验的我们都让他们报名了。”无锡运动网是此次赛事的承办方,据运动网“头文”介绍,比赛报名者踊跃,符合要求的他们尽量满足,但也还是为安全起见拒绝了一些经验少、年龄小的报名者。据介绍,运动网“长跑”板块就有粉丝近600人,有更多全民能参与的长跑赛事是大家的期盼。
赛道宽敞了,环境更好了,赛事也多了,在青山绿水间奔跑,低碳健身成为全民锻炼新时尚。据市全民健身工作指导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年还将计划组织全民可参与的半程马拉松等赛事,进一步营造绿色、科学健身氛围。
定义:马拉松运动是一项极限运动,对选手的体力、耐力和心理是严峻的挑战。因此作为一名普通的参赛选手,只要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地完成,就是最大的胜利。
全程马拉松为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为21.0975公里。对于业余跑步者,能否完成马拉松,关键在于速度。现代马拉松比赛对完成马拉松的关门规定比较宽松。如上海国际马拉松规定的关门时间为6小时,平均要求每公里10分钟的速度。普通人经过3-6个月的跑步练习,基本上可以完成。如果要在5小时之内完成比赛,这对意志力和身体承受力有很高要求。
经典路线:蠡湖之光——宝界桥——鼋头渚公园大门——沿蠡湖至鼋头渚公园后门——渎山大坝路——渤公岛口——沿环湖返回蠡湖之光
注意事项:马拉松训练需要循序渐进,如每个星期先在公路上跑一两次,习惯公路跑对身体的要求;然后经常进行6公里到14公里间的跑步,锻炼距离感;有了基础后根据身体状况来决定,尝试20公里跑,并且在跑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好防护。马拉松训练切忌着急,平时训练可以有意识地计算所需时间,从而根据自己的速度慢慢地提速。应注意的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适合此类运动。
来源于:无锡日报
高手一周跑
参加马拉松不为名次,只为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