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日报12月29日】本报讯日前,我市被国家科技部授予“2013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成为自治区唯一连续八次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并被评为先进的城市。昆区、青山区同时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
今年,我市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工业园区技术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稳步推进。截至10月底,全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预计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达到620亿元,同比增长18%;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累计达78家;新建院士工作站4家、联合共建研发机构4家。同时,市科技局积极组织企业落实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370万元,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资金、应用技术研发等资金3970万元。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390件,位居自治区第一,同比增长36.6%。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今年,全市围绕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稀土等优势产业及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和农牧业共组织实施20多项重大科技项目,其中6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围绕菜、薯、肉、乳农牧业四大主导产业,组织实施了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其中,包头市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盐碱地改良与修复技术示范”项目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项支持。
深化产学研合作
今年3月,江南大学与内蒙古小尾羊公司签约,该校依托优势的食品与酿造专业,将与小尾羊公司在食品生产方面全面合作,此举带动了全市一批企业与江南大学合作。5月底,全市部分企业、院所和高等院校组团参加首届内蒙古·广东科技活动周,签约科技合作项目33项,项目总数位居全区首位,合同金额30多亿元。
9月底,市政府和北京市科委共同举办“包头·北京科技创新合作签约大会”,双方达成科技合作协议,我市还分别与中科院北京分院、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续签了全面合作协议,促成包括4家院士工作站、4家共建研发机构在内的科技合作项目93项,总投资165亿元。12月21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一行来包考察,为与我市深化合作探路。
推进创新体系建设
市科技局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今年新认定5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中心、10家市级技术中心、2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及20项自主创新产品和节能减排技术。同时,积极推进稀土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包头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组建工作。此外,推进金属深加工园区科技申报工作,9月,园区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至此,我市已拥有3家国家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012年落户包头装备园区的北京大学工学院包头研究院,依托北大工学院的学科设置,紧密对接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项目与我市的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其下属13个研究所的多个科研项目现已在我市落地,并实现了产业化。受此启发,昆区、土右旗等地正与多所国内名校探讨合作事宜,希望依托各自优势产业,吸引一批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落户各工业园区。
设立科技创新引导资金
为了进一步激励全社会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我市将从2014年开始设立“包头市科技创新引导资金”,每年最少投入2000万元,主要用于鼓励支持地区、园区和企业积极实施科技项目,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这是我市首次系统地对科技创新给予奖励。
引导资金实施意见自明年1月1日起实行,市政府将对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创新项目、创建重点实验室等12项科技创新工作给予奖励。其中,对于评定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创新型(试点)的企业,分别一次性最高给予100万元、50万元和30万元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