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江南晚报】网传“穿衣公式”,靠谱吗?

发布日期:2013-11-28 来源:江南晚报 
资料来源 江南晚报
【江南晚报1127日】“厚羽绒服9,薄羽绒服6,棉背心4,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1……将各件衣物的保暖度与当日气温叠加后保持在26左右,就可以了。”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这份由杭州医生桂晓春发明的“穿衣公式”在网络上热传,引发网友热议。
衣服保温也可以量化?
在该“穿衣公式”中,不同衣服的保温有了具体的温度值,主要分为8类,包括“厚羽绒服9,薄羽绒服6,稍厚的弹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抓绒衣服、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1”,如何根据“穿衣公式”穿衣呢,只要知道当天的气温,再加上衣服的温度,保持在26左右就可以,即如果某一天是21,那么就可以选择一件薄外套和一件厚棉毛衫,即“21+3+2=26”。
根据气温和衣服温度来穿衣,这让每天纠结该穿什么衣服的网友们开心了,高呼着“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穿不够了”,网友“纠结的万能清”直言“靠谱,适合我这冷热不知的汉子”,“外撕内解的费斯”开心称赞这个公式太棒了,并表示每个人可以计算所需要的温度,以后就可以根据这个公式来穿衣服。但大部分网友还是觉得此“穿衣公式”不靠谱,“徐啊徐玲”开玩笑说,“穿多穿少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是血气方刚的少年,不需要穿那么多”;“笑闹人间”表示,这么算在东北要穿够26都厚得没法动了!
仅源于对女儿的穿衣观察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穿衣公式”其实早在2011年就被发明出来,源自于20111月的一则题为《医生计算穿衣温度穿一件羽绒服相当于+9℃》的报道。近日,由于天气变化较快,“穿衣公式”被网友翻出,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热传,引发网友热议。
“穿衣公式”的发明者是杭州中医院的一位医生妈妈桂晓春,在以往报道中,桂晓春介绍,之所以发明“穿衣公式”完全是为了四岁多的女儿,出汗的时候温度是几度,她穿了哪些衣服;受凉感冒的时候,气温是几度,穿了些什么衣服。坚持记录两三个月后,桂晓春发现一件衣服大致能够抵几度,总结出一件厚羽绒服相当于加了9,一件薄羽绒服相当于加了6,以此类推,归纳了8类衣物的保暖度,并提出“将各件衣服的保暖度和当日气温相加之后保持在26左右”的观点,她指出这个温度会让孩子处于最舒适的状态。
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穿衣要点
该“穿衣公式”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靠谱呢?对此,记者咨询了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纺织材料实验室的周建平老师,周建平回答“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她指出该公式没有科学依据,是根据个人经验总结的,适用于她的女儿,但是不一定适合其他人。对于衣服的保温效果,周建平介绍根据设计剪裁也有不同,总体来讲,棉、毛、羽绒类的面料保暖效果最好。
53,从3再降到0,锡城的最低气温不断下降,到明天早上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气温还会下降到零下2,寒冬季节,穿什么衣服来保暖成了大家每天必须思索的问题之一。市二院急诊科曹赋韬主任介绍,冬季穿衣一般要穿三层衣服,层数增加了,层与层之间有空隙才能保暖,最里面的贴身层要穿全棉的,透气、排汗效果好;第二层是保温层,可以选择羊毛衫、羽绒背心、毛衣等;第三层是防风层,可以选择高密度的织物如冲锋衣等。此外,不同人群也有不同的穿衣要点,如要给小孩子多穿几层,便于运动时及时增减衣物,头、脖、手能裸露在外的就尽量裸露在外,多接收日照,增加钙吸收。对于老人,不能只穿一件老棉袄,以免出现脱了冷、穿了又热的状况,当然也不是穿的越多越好。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应该注意头部保暖,冬天戴帽子,但不能穿领口过紧的衣服,高领毛衣就不太适宜;有糖尿病的、中风的老人,末梢循环较差,容易感觉寒冷,要穿戴保暖性好的手套、袜子;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可以戴口罩,穿马甲,保护气道和肺部。(晚报记者谭金环)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