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12月5日】江南大学现有专任教师1687人,其中35岁以下515人,占30.5%;36-45岁共555人,占32.9%,青年教师已逐步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生力军。近年来,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我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更好地发挥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岗位上新生力量的作用,学校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实施“师德引领、事业感召、机制激励,研修武装、典型激励和人文关怀”六大培养举措,以德育德、以德育心、以德育人,不断强化、激发青年教师的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提升、孕育青年教师的自信心、欣赏心、感恩心,形成了“心心相印”、“环环相扣”的多维度师资培养路径,为学校人才培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以崇高师德引领青年教师,强化教书育人责任心
教书育人的责任心是青年教师培养的基础。“教无德不立,德无教不续”,教书育人,师德为先。学校一贯重视师德师风规范教育,把师德师风建设当做青年教师培养的灵魂,将其纳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思政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分规划和学院(单位)任期目标责任制工作中,并且与年度党政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实行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不断强化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专门成立“江南大学学术道德委员会”,制定了《江南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的意见》等制度,鼓励教师坚持学术本位,潜心治学,以师德促进生德,以教风带动学风。同时,组织召开校院两级各类师德师风研讨活动,如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研讨会、“青年教师教育与拔尖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竞赛;人文学院的党员示范课、法学院的《师德十问》倡议、理学院的“站稳讲台,师德为先”、外国语学院的“讲师德、铸师魂”主题交流会等等,总结交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经验。此外,学校注重加强理论研究,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校级思政工作研究”必设课题,每年发布2-3项,并积极整合专家资源开展《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现状与形成路径:师心自律与师行自律》等专题项目研究,为进一步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供理论决策依据。
二、以蓬勃事业感召青年教师,增强职业发展事业心
职业发展的事业心是青年教师培养的前提。学校针对新入职、已入职青年教师分别采取不同举措,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以学校蓬勃发展的事业来凝聚、感召青年教师,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其中,对新入职青年教师,学校加强校史校训的培训和教育引导,组织新教师参观校史馆、民间服饰传习馆、钱绍武艺术馆、设计馆、酒科技馆等展馆,带领青年教师实地察看学校的校容校貌。与此同时,每年召开新进人员座谈会,通报事业发展成绩,展示发展蓝图,帮助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此外,组织新入职青年教师开展宣誓仪式,强化青年教师投身学校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决心。对已入职青年教师,学校通过召开青年教师代表座谈会、组织建言“十二五”活动、扩大党员青年教师参加校第三次党代会的比例、举办学校学院发展成果展等举措,倾听青年教师意见呼声,号召青年教师建言献策学校发展,激发和坚定青年教师以聪明才智发展学校、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三、以良好机制激励青年教师,激发拼搏争先进取心
拼搏争先的进取心是青年教师培养的核心。学校注重政策设计的正面引导和激励,出台一系列在科研政策和科研经费上向一线青年教师倾斜的激励机制,激发青年教师积极进取,实现学校和个人同步发展。一是实施“至善青年学者支持计划”,每年选拨培养50名青年教师,通过“全面关心、重点支持、个性培养”的方式,加大青年优秀人才选拔和培养进程。二是畅通“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定和科研考核机制,通过考察其在教学法研究、课程改革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所做出的成绩,为青年教师的考核评聘提供便利。三是完善有关聘任、管理和考核制度,启动“非升即走”、“非升即降”、“非升即转”政策,给青年教师压担子、铺路子、搭台子,将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等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培训、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
四、以核心技能武装青年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自信心
教学科研的自信心是青年教师培养的关键。学校成立“教师卓越中心”等机构,采取多种措施搭建形成了多途径、多平台、多层次的培养平台,强化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指导。一是提升教学能力。教务处、人事处、教师卓越中心等部门共同开展“青年教师教学会讲大赛”,启动“教师微格计划”,组织专业教师参与、观摩“教学会讲”。同时,通过聘请“教学专家”示范教学、组织青年教师现场教学、编辑“教学会讲”视频等方式,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自觉”。二是提升国际化能力。学校不断完善青年骨干教师公派出国计划,制定《关于鼓励自筹经费支持青年教师出国留学及相关经费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持续加大对青年教师海外研修的支持力度。此外,每年选派40位青年教师、相关学科建设急需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赴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上海外国语学院合作开设校内出国留学外语培训班,提升青年教师语言交际应用能力。三是提升科研能力。学校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启动经费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项基金,支持青年教师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并通过举办“青年学术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组织“青年学者日”等活动,加大青年教师科研学术交流。此外,学校建立科研导师制,充分挖掘老教师的教育科研资源,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为青年教师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和帮助。
五、以先进典型鼓舞青年教师,培植赞扬尊重欣赏心
赞扬尊重的欣赏心是青年教师培养的重点。学校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师德模范、先进典型在提升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方面的榜样和引领作用,紧扣“师德素养、业务技能、教师形象、廉洁从教”等几个方面,树立、表彰和宣传一批师德师风榜样,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一是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教学名师”、“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评比活动,每年评比出一批师德高尚、教学成果突出、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代表。二是坚持做好一年一度“师德标兵”、“最美江南人”、“感动江大人物”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在潜心教育、严谨笃学、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领域涌现出的优秀教师。三是加大先进典型的表彰力度,编印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专辑《乐育桃李芳天下》,开辟《江南人物》、《江南俊彦》校报宣传专栏,精心筹划历年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汇总、制作全校先进教职工光荣榜,并对先进教师的师德行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六、以人文关怀感动青年教师,撒播浓浓关爱感恩心
浓浓关爱的感恩心是青年教师培养的保障。学校和学院各个层面从生活、细微处关心、保障、服务青年教师,回报青年教师对学校快速发展付出的辛勤努力和突出贡献。一是开展多样性文体活动,如新入职青年教师素质拓展、青年教师体育沙龙、青年教师协会的迎新联谊会和《我阅读我成长》亲子活动等。二是加大物质生活保障。学校制定了《周转住房暂行管理办法》,缓解无房青年教师住房困难;广泛对接校外各个部门,为未婚青年教师搭建结交异性朋友平台、提供子女入学入托等便利。与此同时,组织校心理健康中心、校医院等部门为青年教师举办心理健康、医疗保健等讲座,切实关注青年教师身心健康。三是提高和改善青年教职工收入待遇,推动绩效工资的改革和完善,加大对经济困难青年教师的经费补助和帮扶。
几年来,在学校的大力倡导和共同作用推进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青年教师群体人心稳、干劲足,关心党情国情、积极投身教学科研,显示了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日前,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全面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2013年7月,学校新一届党委就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政工作这一主题,召开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要求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科学制定各项配套性政策文件。10月,学校正式出台《江南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就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做出了实施青年教师“思想引领工程、立德树人工程、党建示范工程、能力提升工程、英才培养工程、关爱服务工程”等建设安排,旨在对青年教师实现政治上主动引导、专业上着力培养、生活上热情关心,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引导广大青年教师为实现 “江南梦”、“教育梦”、“中国梦”贡献智慧、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