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日报7月10日】性教育,在中国这仍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亟待重视的话题。一边是羞答答不愿谈及,一边却观念开放屡屡付出惨痛代价。7月11日是第24个“世界人口日”,今年的主题是“青少年怀孕”。来自市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锡城流产女性中,约有1/3是未婚先孕,甚至出现了“少女妈妈”的身影。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人口专家大声疾呼:青少年请以健康致青春。
现状
流产总量中1/3是未婚先孕
锡城每年有3-4万未婚女性流产,惊见十五六岁花季少女
在市妇幼保健院见到21岁的小丽(化名),可在刚刚怀孕的她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即将为人母的喜悦。“我不打算要这个孩子,准备做完流产手术后就和男朋友分手,离开这里。”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流产了。“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年轻人太不懂得爱惜自己。”市妇幼保健院流产后关爱项目咨询办公室主管护师王崖娟摇着头说,每年寒暑假、情人节、国庆节等节假日结束后一两个月,医院都会出现流产高峰,其中甚至出现一些未成年少女的身影。据该院统计的全市数据显示,2001年全市流产人数达78000余人次,到2008年已猛增至11万人次以上,这还不包括民营医院等其他医疗机构的数据。在这些流产总量中,未婚先孕的占到1/3左右,即每年约3-4万。从特点上讲,人工流产呈现出流产次数多、间隔时间短和低龄化的趋势。在工作中,王崖娟每天都会接触各种各样流产后的女性,她们有人痛哭流涕,有人却满不在乎。她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了22岁以下未婚流产的统计数据,今年前5个月就超过百人,她们中一半以上流产次数都超过2次,年龄最小的才16岁。年轻时的一时冲动,让他们付出了惨痛代价。在前去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不孕不育患者中,不少根源是青年时犯下的错误,有的女性反复流产造成子宫壁过薄,有的则患上严重的妇科疾病。据临床数据显示,在不孕患者中,82%有流产史。甚至临床上还惊见花季少女成为“少女妈妈”的例子,锡城曾经发生16岁少女生下孩子扔进垃圾桶的惨剧。
析因
青少年性教育相对滞后
家长不知道怎么开口,老师让学生“自学”
自从女儿上了初中,陈女士就一直纠结于一个问题: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现在的孩子都很早熟,初中就开始追女生、谈恋爱,”她很担心,却又很茫然,“不知道怎么开口,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另一位李女士是位有心妈妈,也很有方法。在看到上初一的儿子出现经常照镜子,悄悄拔腿毛等“异样”举动后,她觉得“该采取一些措施了”,一天,她把一本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书籍《迈向青春第一步》悄悄放在儿子书桌上,当看到放学回家的儿子拿起书翻看时,躲在一旁的李女士放下了心。
据调查,如今孩子青春期发育普遍提前3年,六年级女生来月经的比例达到30%,然而平均初婚年龄却不断推迟,这“一提前一推后”使得待婚期明显延长。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性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婚前性行为普遍持认可态度。北京市此前针对中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48.8%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可态度。
虽然性观念呈现多元化,但是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却仍相对滞后。采访中发现,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性知识交流时,普遍存在障碍。而对于青少年性教育问题,老师也很苦恼。许多学校仍旧寄希望于学生对性“无师自通”,即使是教育也停留在说“悄悄话”的阶段。据了解,目前中学课堂性教育内容多是生殖健康知识,老师的讲课也含糊其辞,有的甚至让学生“自学”。
正常教育渠道不畅,于是“旁门左道”成为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主渠道。有统计资料显示,随着网络的泛滥,上黄色网站成为不少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由于性知识匮乏,不少未婚年轻女性缺乏正确的安全避孕方式,比如把紧急避孕药毓婷当成常规药多次服用,殊不知这药的副作用非常大,每年使用不能超过2次,长久服用会导致内分泌紊乱。
呼唤
让性教育“光明正大”走入课堂
用公开的渠道、专门的人才、专业的知识,去解决年轻人“成长的烦恼”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给香蕉带上安全套。”一个男生大方地走上讲台认真地演示起来,台下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可不是在演话剧,而是江南大学在学生中开展的“同伴教育”,主要是同学间用大家喜欢的方式,讲授性安全保护、健康两性交往方面的内容。
大二学生胡佳威是江大“同伴教育”讲师团团长,他说,他们每年要在学校进行20多场教育活动,各个班级都踊跃预约课程,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也普遍觉得受益匪浅。据了解,目前市计划生育协会已在10多所大专院校中推行“同伴教育”,每年开展150多场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与此同时,全市创建有181所青春期合格学校、20个市级青春期教育示范基地。
学校、家庭包括全社会对待青少年性教育要“脱敏”,性教育的方式要多一些“阳光”,让性教育“光明正大”走入课堂。市计划生育协会秘书长杨志坚表示,“同伴教育”就是一个“阳光”性教育的好方法,利用同学之间沟通的便利,以身边人的讲述和互动,更有效地传播性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举办“同伴教育”专题讲座,不仅为大学生性知识“补课”,更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婚恋观、人生观、价值观。
早从2004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教处处长龚宝梅就深入学校、企业、社区做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讲座,每次讲课她都能感受到年轻人对这些知识的渴望,讲课结束后她的手机就成为了“热线电话”。龚宝梅表示,性教育的方式更要为年轻人乐于接受,要适时适宜,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角度去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此外,在加强性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为适龄青年提供可及的便利服务。目前,市计生部门在全市安装了600多台避孕套自动发放机,刷二代身份证即可免费领取。
“青少年性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用公开的渠道、专门的人才、专业的知识,去解决年轻人‘成长的烦恼’。”业内人士指出,青少年性教育需要更多有专门知识的、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包括老师、医生、律师、心理师等参与进来,但目前这方面的人才还很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