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市民食品安全感知度的数字化解读

发布日期:2012-05-25 来源:无锡日报 
资料来源 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市民食品安全感知度的数字化解读【无锡日报525日讯】 除了零散的新闻报道,市民对食品安全整体情况的了解一直缺少一份完整的“拼图”。不过,江南大学两位学者经过数月调查于近日拿出了一份详细的实证性调查报告———


  食品安全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人如此焦虑。从三聚氰胺到问题胶囊,从非法添加剂到地沟油,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已经成为大众情绪普遍的症候。

  53,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于一年前创办的“掷出窗外”网,在两小时内出现25000多人次的超负荷流量,一度瘫痪。“掷出窗外”,是一个让中国百姓了解食品安全的网站、一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

  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都会让消费者的心紧缩一次,内心的不安加重一分。但说起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多数市民依然会显得迷茫:食品安全千头万绪,到底该如何面对?

  近日,以江南大学教授、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主任徐立青和刘洪晔所作的一份调查报告,提供了一份关于无锡市民对食品安全感知的全景式“拼图”。透过这张“拼图”可以看到,零风险,是“零可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呼应,食品安全进步,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提升食品安全的指数。

  八成以上市民关注食品安全信息

  此次调查通过问卷形式收集资料,样本数据来源于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组织的对崇安区、北塘区、南长区、滨湖区消费者所进行的调查。调研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情况,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看法以及消费者特征等。据徐立青教授介绍,调查同时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来自无锡的相关数据在录入后,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了频数分析、交叉分析,使调查结果更加科学化。

  调查显示,无锡市民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较高,其中对食品安全类事件信息表示“很关心”、“比较关心”的被访者有81.82%,只有3%左右的被访者表示不关心食品安全信息。相对而言,全国范围内有79.31%的被访者“很关心”或表示“比较关心”。无锡市民对食品安全类信息的关注程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市民对肉奶等食品担忧程度较高

  在问及“您认为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环境怎样”时,只有6.6%的被访者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环境一直保持良好,有超过70%的被访者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环境处于“说不清”、“一直不好”和“逐渐恶化”的情况。

  调查设置问题“目前,您对下列食品的安全状况的担忧程度如何?”分1完全不担忧;2不担忧;3一般;4比较担忧;5很担忧五个分数,让无锡市民对肉蛋奶米四种食品打分,其中牛奶及制品的得分最高,其次是猪肉及制品,反映出被访的无锡市民对猪肉、牛奶的担忧程度较高。与之相应,75%以上的居民怀疑过自己购买的猪肉和牛奶中存在着不当的危害身体健康的残留。其中主要担心猪肉存在瘦肉精、注水猪肉、兽药等问题;担心牛奶存在三聚氰胺、添加剂、微生物等问题。实际上,居民的担心受媒体的影响比较大,譬如假鸡蛋,虽然迄今为止未有任何真实证据表明假鸡蛋的存在,但居民对于鸡蛋的担心,最多的就是假鸡蛋。

  调查显示,有52%的受访居民感觉自己购买过不安全或不卫生的猪肉及制品,45%的居民觉得自己购买过不卫生的牛奶,在近一年中,有近半数的调查对象感觉食用过不安全或不卫生的食品并产生了不良反应,16%的受访者中有因食物引发的疾病前往医院诊治。

  半数市民购买食品最关注新鲜度

  在购买渠道方面,绝大多数市民通过正规的销售渠道购买食品,其中78%的市民选择在超市中购买食品,18%的市民在农贸市场购买,只有不到1%的居民选择在路边摊位购买食品。无锡市民选择购买商家主要基于食品的新鲜程度(50%)、购买的方便程度(29.8%)和食品的安全性(20.2%),而价格因素(17.3%)排位靠后。学历和收入越高的市民对食品的新鲜程度要求越高。

  调查表明,在购买食品时,95%以上的居民对食品包装标签上的信息很关注,并呈现出学历、家庭月平均收入越高的市民关注程度越高的趋势。在食品包装的标签信息中,被访者最关注保质期,其次是成分和品牌。据徐立青教授介绍,在选择食品时,被访者关注点依次为新鲜度、安全性、营养成分和价格,这表明无锡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自身健康的关注度很高。

  六成以上市民认为政府监管措施有效

  在“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的问题中,无锡市民认为首要原因是相关企业片面追求利润(61%),相关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44%);其次是食品质量的国家标准不完善(39%),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和政府监管部门无法完全获知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和食品中的有害信息,35%),最后是对以往的事故责任人惩罚力度不够(30%),环境污染严重(24%)及相关企业技术和检测技术水平不高(14%)。从市民的选择来看,食品安全问题的来源是食品企业,即从食品生产源头开始就被怀疑有问题,然后才是有关部门没有履行好相应的义务。对于当前政府监管食品安全的措施,60%以上的被访者认为是有效的,认为毫无效果和难有效果的占30%

  遏制食品安全事故,打击不法厂商最根本

  调查显示,在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手段中,市民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大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企业的经济制裁(32%)力度,其次是规范相关食品的信息公开(18%)、严惩失职、渎职的官员及相关人员(17%)。多数被访者表示,要遏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最根本的是要打击不法厂商(23.52%),其次是严格执法(18.9%)、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17%),最后是普及食品安全知识(13.6%)和加大舆论监督力度(11%)。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还是要从源头抓起,政府与消费者要积极配合。而在关于食品信息的来源上,市民第一信任的是政府卫生、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第二信任的是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第三,才信任专家,学历在本科以及本科以上的被访者则是第一信任媒体、第二信任政府,第三信任专家。这表明,市民对专家的信任度普遍不高,而专家们也未能在食品安全方面发出让百姓信服的足够大的声音,在这个角度来看,专家也要放下架子与民众交流,说民众能听懂的真话。

本文章来源于:无锡新传媒http://www.wxrb.com/

原文链接:http://www.wxrb.com/node/news_dushi/2012-5-25/0H73KBC9C306022.html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