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晚报7月25日讯】(祝筱筠 实习生刘梦阳 袁建筠) “桃太郎,脆甜香,正宗阳山水蜜桃哦!”近日,锡城街头出现一群自称“桃太郎”的卖桃大学生。这些江南大学的大一学生虽被晒得黝黑,但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向路人热情推销他们自己去阳山采的水蜜桃。这个年轻的“90后”大学生团队,平均年龄还不到19岁。“桃太郎”是他们自创的水蜜桃经销品牌,他们不但设计了团队LOGO、文化衫、宣传单,还说服了中国移动配合他们搞团购,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11名大学生的“新打工主义”实践
7月24日下午3点半,记者赶到“桃太郎”的“根据地”北大街好又多超市附近时,阳光正最为毒辣,远远就能望见他们站在烈日下向一位大妈推销水蜜桃。每个人的脸都被晒得红红的,汗珠不停往下淌。
汪志友是“桃太郎”团队的负责人,他介绍,整个团队由10名男生和1名女生组成,都是江南大学暑期留校实习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专业,因为都抱着想在社会上闯闯,积累点“创业”经验的想法而走到一起。“为什么要卖桃子啊?”“阳山水蜜桃不是无锡特产嘛,有特色呗。最近正好桃子上市,有老师能联系到桃农,我们就这么干了。自己采桃子运桃子卖桃子,没有条条框框,自己给自己打工!”
这些刚结束大一生活的“90后桃太郎”虽然年轻,但已有了自己的经营理念:“我们可不只是卖桃子,还顺便搭售其他 阳山特产,像大麦饼之类的。还能帮顾客联系阳山农家乐,让他们自己去体验采桃乐趣,现在已有两批顾客要我们帮忙联系农家乐了。”团队的另一名成员董其昌向记者展示他们的“经营”成果:开始时他们每天进二十箱桃子,沿街叫卖第一天本钱就全部回来了,现在基本稳定在一天卖三十箱左右,净利润四五百元。
“例会制度”很有效
“我们是一个强悍的团队,有毅力,能吃苦,人心齐。”汪志友骄傲地说。“你们怎么想到叫‘桃太郎’的呢?跟日本那个民间童话有关系吗?”“跟那个其实没关系。现在‘灰太狼’不是很受欢迎吗?而且是吃苦耐劳的象征,我们卖桃子,当然就叫‘桃太郎’啦!”这个回答,真有“90后”特色。
“我们大部分人都帮市场调研公司做过市场调研,这次卖桃子前,我们去了好几次阳山,从收成情况、货源质量、进货价格、运输成本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不是盲目决定卖桃的啊。”
每天卖完桃子,他们还要开会总结当天的情况,制定明日计划,真像成熟公司里的“例会制度”。在“例会”上,成员们各抒己见,一起商量怎么把经营模式完善起来。一开始,他们设计了宣传单,挨家挨户向居民区和写字楼的商家推销,通过上门宣传征订、电话下单预约、货到付款包换的形式销售桃子,但“跑一天下来,一箱桃子都卖不出去”。在经过例会讨论后,第三天,他们分成两个小队,一队上门推销,一队沿街叫卖。看到沿街叫卖成效不错,到了第四天,索性全改成沿街叫卖,只不过经营点分成了两个,一个还是在北大街,另一个在滨湖区大润发超市附近。“分散经营可以提高效率,这也是我们在例会上讨论出来的,效果不错。”汪志友说。
他们还准备“大干一场”
支撑“桃太郎”团队的最大信念是:证明给父母看,自己长大了,能为自己赚钱,能为自己的“创业梦”努力。“暑假的时间,要么用来浪费,要么用来赚钱。我们这样既是赚钱,又是锻炼,何乐而不为!”
“桃太郎”们不满足于一天卖几十箱桃子,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把“桃太郎”的品牌打响,甚至做成江南大学的学生传统品牌项目,吸引更多师弟师妹加入。他们自己设计LOGO,印制文化衫,还向中国移动申请支持他们,替他们向手机用户发布“桃太郎”水蜜桃团购信息,准备“大干一场”。
在摆摊卖桃过程中,有路人表示不屑,也有路人投以鼓励与赞许的目光,有的还颇有兴致地停下脚步挑桃子。几名刚从桃摊旁饭馆走出来的游客,听见“桃太郎”们热火朝天的叫卖声,一问得知他们是大学生,二话不说买了七箱带走。“我们感谢所有支持我们的人,我们年轻,有的是力气和创意,一定会把‘桃太郎’做得更好。”“桃太郎”们如是说。
本文章来源于:太湖明珠网http://www.thmz.com/
原文链接: http://news.thmz.com/col63/2011/07/2011-07-2596799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