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江南学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 >> 江南学人

华晓艳:永远奋斗在教书育人的路上

发布日期:2018-05-10  来源:北美学院  

华晓艳,北美学院英语教师,从教13年,承担《剑桥国际英语教程》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作为北美学院英语教研室主任,她负责全体学生的英语课教学组织,及学生毕业必须通过的美国英语过关考测试。在她的组织领导下,学院学生美国英语过关测试通过率得以逐年提高,听说读写的应用能力得到企业普遍认可,为学院每年10%的毕业生海外读研升学也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基础。

在课堂教学上,华晓艳的追求更是永无止境。她积极探索并实践如何在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贯穿思想引领,以实现课程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华晓艳生活照

一堂哲学课对课堂思政的启蒙

2016年5月,华晓艳有机会聆听了一场深深触动她的哲学讲座。“当前,我们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国家面临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在这样的态势面前不仅需要对外学习,还需要开启思想。哲学是思想的事情,思想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学校组织的“江南大讲堂”请来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晓明教授,吴教授的专题讲座《哲学和我们的时代》,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哲学思想在平常生活中的存在、运用,让平时喜欢思考的华晓艳感受到与哲学从未有过的亲近,开启了她对哲学的浓厚兴趣。听完讲座,华晓艳主动找学院党委书记谈心,借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马哲教材与书籍,并通过学院党委介绍,找到马院王平一教授请教。之后,她和学院汉语教研室主任胡袁园老师一起参加了学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评选,拍摄《读经典 学经典,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微党课,并获得学校表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正而后正众生”。华晓艳注重自身的修身养性,提高哲学素养,同时还推已及人,在她的课堂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地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在多媒体教室上英语听力课

坚持“思想引领+专业教学”的课堂授课方式

华晓艳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尽快地适应校园新生活,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脚踏实地,努力拼搏,让你们年轻的生命,在大学校园里绽放青春的光彩。我想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最好的人生永远在奋斗的路上!”华晓艳在新生见面会上的一段话,开启了她对2017级新生的教学。

 

高考后的突然放松、思想迷茫、以为是飞扬个性的无视规则、轻易迟到……开学后,新生课堂逐渐显现出的不良习性,让原本比较感性的华晓艳开始以哲学方式理性思考起来。她将学生的“轻易迟到”的原因分析,从学生“时间掌控能力不够”,提升到青年人“对待规则的态度问题”;将学生的“喜欢人云亦云,不愿意独立思考” 的原因分析,从“从众心理”,提升到“缺乏批判思维的训练”;将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从“自控能力差”,提升到“理想信念缺失,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以问题导向,开展相关研究,并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如此这般,更有针对性、有效率地引导学生思想问题,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亲历着我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作为一名党员,华晓艳深深为之骄傲和自豪。在课堂的英语时政类新闻和词汇学习中,她有意挑选一些由中国主导并组织或建立的会议、机构等英语词汇,介绍一些中国领导人在国际场合发表的英语演讲,作为补充教材用于课堂,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在世界各地展现出的大国风范,向全球贡献的中国智慧,充分感受到中国的崛起,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后辅导学生

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课堂,始终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引导

在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语言课课堂上,外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会涉及到西方文化,如西方的各种传统节日,学生非常感兴趣。作为一名教师,更是一名党员,华晓艳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如何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客观地了解各国文化,领略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魅力,如何让学生更明白,更重要的是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让中华文明发扬光大,成为华晓艳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融入教学育人中的重要课题。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习主席的讲话给华晓艳深深的启迪。在热门电影《战狼2》播放期间,华晓艳利用语言课练习,及时与学生交流探讨观后感,正确地引导他们“永怀一颗赤子之心,那么祖国也将成为他们在异国他乡永远的庇护”,得到学生们的一致认同。

华晓艳工作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学深思的华晓艳老师坚守三尺讲台,自立立人,深耕细作。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依依不舍地送走一届又一届学业有成的毕业生,就像放飞羽翼丰满的小鸟,看着他们飞向理想的职业生涯、飞向更高的学业殿堂,心中充满喜悦和安慰。”

“最好的人生永远在奋斗的路上!”她是这样对学生说的,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阅读( (编辑:宣传部)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