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江南大学艺术课堂之《研究有意思》第八期文化对谈活动《星空之外,还有星空——印志远老师谈汉唐辞赋与天文学说》在图书馆三楼鼋元阅享空间举办。本期对谈嘉宾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印志远、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韩宇瑄,近45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对谈以印志远老师的论文《汉唐天文学说的演进与辞赋书写》为切入点,分享了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的过程。关于选题是如何产生的,印老师进行了回顾。在阅读原典的时候,印老师发现古代与现代的天文词汇存在差异,萌生了研究想法;关注前辈学者的论著,拓展思考的深度。此外,印老师还发现“星空”成为文学作品中普遍出现的内容,这应当与古人的世界观、宇宙观密切相关。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概念,两位老师还用文物古迹、电影片段介绍古代天文体系、二十八星宿等内容。
在讨论“天文学”与“汉唐辞赋”时,印老师以《远游》为例,为同学们细致分析了文本内容,指出天文学知识对理解文本具有重要作用。两位老师在讨论“天文学说的代际发展”时,指出了不同朝代的特点。汉代对于“天人感应”观的重视,导致汉代辞赋关于星宿的书写发生了变化,政治的附加喻义更加凸显。六朝至隋唐时期,出现了许多专门记录天上星官的辞赋。到了唐代,天文学说既有以往继承与沉淀,还有域外学说的影响。
在学术科研之外,印老师通过创作推理小说、玩桌游等方式缓解压力。他认为推理小说是逻辑与线索的体现,桌游也需要推论与分析,二者都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启发与训练。在职业规划与选择方面,韩老师认为大学生应基于自身擅长或热爱的方向做出决策,理性看待“所求”与“所得”的关系。印老师进一步强调,人生不应被忙碌填满,需要为思考留出空间,希望同学们具备前瞻意识,在多元路径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
现场交流互动环节,听众提出“推理小说是否会发表”“如何平衡心态与寻找人生方向”等问题,印老师耐心地一一解答,建议同学们可以关注宏观发展趋势,为未来职业选择做多手准备。
本期江南大学艺术课堂《星空之外,还有星空》暨《研究有意思》第八期圆满落幕。印老师以深厚的学养和研究兴趣,引领听众穿梭于汉唐辞赋与古代天文学之间,揭示了文学想象与科学认知的奇妙共鸣。韩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清晰的思维逻辑,帮助听众梳理研究线索,展现了丰富的阅读体验。这场融合专业深度与人生宽度的对谈,不仅拓宽了师生对跨学科研究的理解,更启发大家在确定与不确定间,寻找属于自己的“星空”。此外,《研究有意思》播客节目已在小宇宙APP上线,欢迎关注收听与评论互动。

活动现场

印志远老师介绍研究论文

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