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25级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增强食品学子心理调适能力,在广大新生中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理念,食品学院特邀人文学院徐静雯、心理健康中心教育中心张婉依分别为食品学院2025级683名研究生及347名本科新生开展心理主题讲座。
10月10日晚,徐静雯面向食品学院2025级全体研究生新生作题为《情绪不“基础”,科研更进阶》专题讲座。她以生动的比喻破题,将负面情绪比作“污染物”,正面情绪喻为“高效催化剂”,深刻阐释了情绪对科研的双重影响。她剖析了焦虑、自我怀疑、完美主义等常见“情绪杂质”对科研的具体危害,并分享了正念觉察、认知重构、接纳允许等情绪管理的“提纯技巧”。同时,她还从自我关怀、支持系统搭建、微小成功强化等方面给出“催化策略”,并就物理环境优化、与导师有效沟通、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等内容提供了实用建议。
10月22日下午,张婉依面向全体本科新生作题为《食材需调配,心灵要“保鲜”——新起点的心理适应指南》专题讲座。她巧妙结合食品专业特色破题——“大学新生活如同食材加工,环境变化是‘基础配料’,情绪状态是‘调味剂’,自我认知则是决定最终品质的‘核心工艺’”,引发新生共鸣。她重点解析了本科新生的三类“适应难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享了“三步心灵保鲜法”。张婉依特别强调:“就像食品保鲜需要精准控温,心理调节也要把握尺度,既不压抑负面情绪,也不纵容情绪泛滥”。
两位老师还向新同学普及了心理知识相关公众号以及校内外心理求助渠道,建议大家用好网络优质资源,主动了解更多的心理知识,面对心理问题时要勇于表达。
食品学院始终以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引领,紧扣学校“五育并举”育人要求与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部署,立足学科特色与学生成长需求,搭建“心理讲座+专项培训+户内外融合式团辅+精准化谈心谈话”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未来,学院将持续开展多样化心理活动,打通育人育心“最后一公里”。

本科新生心理讲座现场

研究生新生心理讲座现场

张婉依作专题讲座

徐静雯作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