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学院举办小物微课堂科研引航分享活动

发布日期:2025-10-30  文:罗梦真、王雪冰  图:王凯、陈雅茹  来源:物联网工程学院

为全面提升物联学子的科研素养,激发科研热情,近日,物联网工程学院在D328报告厅举办了本学期首场“小物微课堂·科研引航”分享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妍出席活动,本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博士研究生陶雪峰、硕士研究生孙亚伟、冀茂鑫作为分享嘉宾受邀参与活动,学院本硕120位学生到场聆听。分享活动由学院学风建设工作扎口辅导员王雪冰主持。

活动伊始,吴妍为本次分享会致辞。她阐述了学院持续举办“小物微课堂”等学风建设系列活动的初衷,旨在通过学长学姐的“传帮带”和学生工作的精细服务,为同学们的成长之路点亮明灯。吴妍结合自身经历指出大学是人生中距离梦想最近、资源最丰富的阶段,关键在于能否聚焦目标、持之以恒。她勉励在场学子要踏实走好当下的每一步,珍惜学校学院提供的优质平台,积极参与各类讲座与学术交流,让大学时光充实而无悔。

在随后的经验分享环节,陶雪峰结合其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深耕实践,系统梳理了从入门到产出的完整研究路径。他提出研究应以个人兴趣为根本驱动,并详细介绍了其总结的文献研究“六步法”——从“问题拆解”与“需求定位”出发,经由多元渠道检索、复现代码“验证方法”,最终利用工具实现高效的“知识管理”。在论文写作方面,他重点阐述了如何构建从“问题提出”“论证路径”到“闭环验证”的严密逻辑链条,为同学们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方法论指导。

孙亚伟则以“科研没有捷径,坚持才是秘诀”为主题,用真诚质朴的语言分享了自己从屡次拒稿到在中科院一区、二区Top期刊发表6篇论文的奋斗历程。他在学业上保持踏实自律,不仅连续两年综合测评名列前茅,更在“数据受限场景下的深度迁移学习故障诊断”研究中提出了多种创新模型与算法。除了科研,他还积极投身学生工作,践行“知行合一”。他鼓励学弟学妹:“科研路漫漫,唯有脚踏实地、笃定前行,才会看到花开的一刻”。

冀茂鑫为科研新手们送上了一份详尽的“入门指南”。他从思想、行动与方法等多个维度,提醒大家要警惕“被动思维”,培养强大的抗压能力,避免与他人盲目攀比。在实践方法上,他给出了“制定全局规划、细分任务、逐步实现与测试、全面检查”的清晰行动步骤。他强调,科研的核心是锻炼能力,鼓励计划读研的本科生尽早接触科研,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活动最后,王雪冰对三位分享嘉宾致以诚挚谢意,并肯定了到场同学们的热情。她强调,“听得进”只是开始,“用得上”才是关键,鼓励大家及时将收获转化为行动,哪怕只是读一篇论文或梳理一个思路,都是迈向科研实践的重要一步,祝愿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稳步前行,让热情持续发光发热。

物联网工程学院以“学在物联·创享未来”为主线,将“小物微课堂”打造为三维赋能的朋辈引领平台:通过“榜样课程表”实现精准对接,依托“科研能量站”促进学术碰撞,借力“成长接力营”推动本硕博传承。未来,学院将深化“学风建设共同体”理念,构建导学-朋辈-跨创三螺旋育人矩阵,系统推进学风建设,助力学子夯实根基、绘就卓越。

活动现场

吴妍为分享会致辞

王雪冰总结发言

孙亚伟分享科研奋斗历程

活动现场观众

阅读(

编辑:曾磊

审核:吴妍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