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环境与生态学院在1C109报告厅举办2025级新生转型教育系列讲座之“实践归来话成长”社会实践成果分享会。本次分享会旨在总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实践经验,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实践育人工作走深走实。学院2023级、2024级本科生辅导员李猛,2025级本科生辅导员万骋宇,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代表出席活动,2025级全体本科生参加。
在成果展示环节,经前期遴选产生的6支优秀实践团队依次登台,围绕实践主题、过程与成效进行了系统汇报。“云滇绿韵”团队聚焦污染治理,提出环保创意解决方案;“麓山湘水”团队建议将生态调研纳入高校课程体系,推动湿地保护与“光盘行动”深度融合;“红源绿韵”实践团结合红色资源推动绿色发展;“豫见青山·洛邑生态行”实践团赴洛阳开展古都生态与文化融合调研;“绿韵嘉兴”团队以红船精神为引领,激发环保实践动力;“知行合一·绿绘赣鄱”团队走进新庐小学,开展生态知识普及教育。各团队实践内容扎实、成果丰硕,充分展现了学院学子将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的责任担当与实践能力。经评审,“知行合一·绿绘赣鄱”团队获一等奖,“云滇绿韵”“红源绿韵”团队获二等奖,“绿韵嘉兴”“麓山湘水”“豫见青山·洛邑生态行”团队获三等奖。
活动还邀请2025年“中学行”优秀团队代表章涵与2024年学院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代表郭诗琪进行经验分享,发挥榜样带动作用,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展示结束后,万骋宇作总结讲话。他对各团队的实践成果予以充分肯定,指出同学们的分享既真实还原了实践场景,又深入思考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的结合路径,体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与使命意识。他希望全体环境学子持续推动“红色血脉”与“绿色底蕴”的深度融合,从红色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以专业能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坚守初心,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环境与生态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将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学院将持续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在服务中践行理念,实现学识与品格的双重提升,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活动现场

社会实践团队做成果展示

优秀团队代表作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