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第九届“光威杯”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斩获佳绩

发布日期:2025-10-28  文: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图: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来源: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10月24—25日,第九届“光威杯”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全国总决赛在成都落幕。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纤维与纺织复合材料团队组建的研究生队伍(郑建华、王亚娟、杨莹雪、高年、程振宇),在张典堂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了《巧编问海-轻质抗分层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深海耐压柱壳》项目,在决赛中表现卓越,最终荣获全国二等奖。

深海耐压壳是深潜装备的核心部件。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传统缠绕/层合复合材料耐压壳因无厚度方向纤维排布而易产生分层,进而导致破坏。项目针对新一代深海复合材料耐压壳“设计窄、评价缺、机理空、调控弱”等关键挑战,创新性地提出了“仿竹节”三维多向编织结构,发展了多层级表征评价方法,阐明了极端耐压环境下结构失效机理,发展了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形性调控方法,实现了超低容重比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圆柱壳制备,并通过了考核验证。项目实施以来,共发表SCI论文8篇,授权发明专利6件和软件著作权1件。未来,团队将继续瞄准大深度潜水器耐压壳需求,加快大尺寸和一体化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构件的研发和成果转化,通过编织特色赋能新一代深海装备。

此次获奖,是学院长期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的成果体现。通过组织参与此类高水平学科竞赛,有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锻炼了学生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并强化了其团队协作精神。未来,学院将继续以此类赛事为重要抓手,营造更为浓厚的学术创新氛围,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为培育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第九届“光威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由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威海市科学技术局及威海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大赛自启动以来,收到来自全国各院校的参赛作品共360份,通过形式审核296份,参赛作品涵盖了航天航空、新能源、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经初赛预选、分赛区初赛、网络投票及全国半决赛等环节,最终仅有50支队伍晋级全国决赛。经过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本科生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8名,优胜奖10名;以及研究生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8名,优胜奖8名。

颁奖典礼现场

合影留念

阅读(

编辑:任学敏

审核:杨莉勤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