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绿擎先锋队”实践团,走出课堂、深入现实,在无锡城乡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生态与发展的深度对话。他们以“绿动城乡,潮涌江南”为主题,通过企业探访、社区走访、乡村调研与水道治理,触摸绿色技术脉搏,倾听大地呼吸,以实际行动响应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号召。
在调研环节,实践团分组深入工业企业、城市社区及乡村地区,围绕节能减排、垃圾分类、农业机械污染等主题展开系统考察。
企业探访:解码绿色技术的工业实践
实践团走进双良节能等绿色科技企业进行参观交流,深入了解溴化锂吸收式供热、真空相变换热等技术在工业余热回收和区域集中供热中的实际应用。企业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这些技术如何有效提升能源效率、减少浪费,并在电力、石化等高耗能行业中发挥关键作用。队员们通过实地参观与交流,全面认识了节能减排技术的多领域应用,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有力支撑。
社区走访:观察绿色生活的城市样本
实践团前往无锡红光社区、溪南社区等,实地观察节能设施安装情况、垃圾分类实施现状和绿化建设水平。调研过程中,队员们还特别关注了新建小区与老旧小区在绿化设计、生态建设方面的差异,从立体绿化到雨水回收,细致比对不同社区的绿色实践模式。为进一步了解居民环保认知,队员们发放了80余份调查问卷,深入了解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与节能行为习惯,并提出了细致的改进建议。
乡村调研:解码绿色环境的治理挑战
实践团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农村环境治理呈现基础改善与深层挑战并存的局面。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较往年明显提升,但部分村庄存在垃圾清运不及时、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不足的问题,导致可回收物实际利用率偏低。调研显示,约65%的村民认可人居环境改善成效,但仍有近半数反映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不健全,农药瓶、化肥袋随意丢弃现象时有发生。
水道治理:守护城市河道的生态底色
实践团成员赴无锡仙蠡墩遗址公园开展梁溪河段生态监测与清理行动。水质检测组选取三点采集水样现场检测;清洁组沿河道及隐蔽区域清理塑料瓶、包装袋等零星垃圾。在对周边居民的现场问卷调研与访谈中,实践团发放了50余份调查问卷,累计对20余名居民开展访谈,深入了解河道生态环境与周边居民的密切联系。
科普宣讲:让环保理念走进居民日常
团队走进无锡溪南社区,开展“生态环保进社区”主题宣讲活动。活动打破传统宣讲模式,通过“理论讲解+互动体验”双管齐下:现场设置环保知识展板,用通俗语言解读垃圾分类标准、资源循环利用原理;同步开设“变废为宝”DIY工坊,指导居民将废旧纸箱、塑料瓶改造为收纳盒、花盆等实用物品;队员们还向参与居民发放定制的低碳帆布包。丰富的活动形式吸引了老中青各年龄段居民参与,有效激发了社区群众的环保意识与实践热情。
此次“绿擎先锋队”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深化,也是一场“从校园到社会”的责任传递,通过检测、清理、宣讲等行动,推动环保知识下沉到社区、乡村,唤醒更多人的生态保护意识。后续,实践团将系统梳理调研数据、案例素材,形成兼具数据支撑与实践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并提炼针对性政策建议,为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注入青春动能。

企业调研小分队前往车间参观

社区调研小分队拍摄垃圾分类投放点

实践队成员在公园内捡拾垃圾

实践队成员合影

实践队成员与溪南社区居民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