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师政】陈绪新:兰馨守本,润物维新

发布日期:2025-11-02  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绪新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在同学们的眼里,我是燃灯者,以思想之光破除学生认知的迷雾;是摆渡人,以学术之舟载学生穿越知识的江河;亦是引路人,以人格之魂照亮学生逐梦的征途。

一、以“五种魅力”要求自己,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三尺讲台育桃李,春风化雨润心田。从教31年,我始终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第一要务。我创造性提出并积极践行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五种魅力”——以思想的魅力引导人,做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领航者;以知识的魅力摄动人,做青年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筑路者;以人格的魅力熏陶人,做青年学生健全和谐人格的形塑者;以艺术的魅力吸引人,做青年学生涵养创新思维的训练者;以激情的魅力感化人,做青年学生积极人生态度的激励者。

课堂上,我努力把韩愈那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具象化:知识不再是刻板的文字,而是化作潺潺溪流,浸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引领着他们在思想的天地中自由翱翔。讲台是我的舞台,站在讲台上的我,仿佛自带光芒,每一节课都是精神饱满,将教材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高深的道理浅显化,信手拈来的实例让课本知识变得鲜活。

繁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我还应邀担任江南大学至善荣誉生指导老师,江南大学大学生“信仰公开课”以及“青马工程”等主讲教师,参与并指导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

二、以“五用原则”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网络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在被投喂,同时也在投喂别人。为了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和训练青年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创造性提出并坚持“五个用”的育人原则,鼓励并引导青年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负责人,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维度出发优化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推动“太湖耘林”学术论坛本硕博一体化,创新开展本科生“学术活动周”,有效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科学实施课程实习、学年论文、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和暑期社会实践一体化的实践育人环节,创新思政本科生学术化、导师制、协同化、重实践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先后主持了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江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基础课、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核心课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以“伦理微表情”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本情怀和真挚的家国情怀。

三、高水平科研反哺教育教学,科研与教学同频共振

教学和科研二者何以兼得?我始终认为,没有科研的教学是缺乏深度的,没有教学的科研是缺乏温度的,两者是双向奔赴、互促互进、相辅相成的。

我长期从事伦理学和道德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东西方文化传统及其伦理精神比照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等省部级课题20余项,横向委托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合编著5部;提交决策咨询报告10余份;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信用理论及其道德哲学传统研究》《当代中国青年价值困惑与出路》等五部学术专著,分别获安徽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入选教育部“高校社科文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

与此同时,我还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应邀出席首届道德哲学国际会议、第二十五届世界哲学大会、第一届世界伦理大会暨“伦理与文明”国际学术大会等,并做主题发言。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提升育人眼界,讲好中国故事。

四、以赤诚之心诠释育人真谛,当好学生四有引路人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我出生在大别山区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小的时候因为一场意外,右眼几乎失明,左眼近视超过1300度。即便如此,我也没有停止求学的脚步。大学期间,我在建筑工地里打过工,饭店里托过盘,马路上练过摊,中小学代过课,周末和节假日更是风雨无阻地在菜市场卖了四年的菜。生活给予的苦却淬炼了我自强不息、乐观豁达、甘于奉献的精神。

“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我用自己的育人理念去点亮学生们的前行之路。1996年4月23日对于我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因为那是我第一次为学生义务地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这一做就是30年。无论是学习上的困惑,还是生活中的难题,抑或是工作选择的迷茫,我在耐心倾听之后都会给予贴心的建议,所以同学们都喜欢和我聊天。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三尺讲台到科研案头,从学术思辨到生活点滴,我始终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担当和“润物细无声”的生活智慧,让同学们懂得乐观是前行的风帆,热爱是生命的底色。

兰馨守本,润物维新。30多年来,我深耕在教学的舞台,也收获了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江南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在内的诸多荣誉。最后,我想说,“老师”二字不是简单的称谓,而是春风化雨的滋养、振翅高飞的托举、一生追随的信仰。我愿以专业知识为笔,以教育情怀为墨,在江南大学教书育人的画卷上继续书写深刻而温暖的诗。

陈绪新与学生交流

陈绪新与学生合影

陈绪新活动照片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获取)



阅读(

编辑:于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