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日报6月30日】近日,从江县民族文化展演团走进江南大学,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由37名演员组成的团队,通过民族服饰展演、校园快闪、农特产品展销等形式,将从江少数民族风情融入江南水乡,推动两地文化交融,为从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江苏无锡清名桥主舞台,从江表演团带来的混声大歌《祖公落寨》、苗族舞蹈《生命树》等11个原生态节目,将从江的山野之韵带入江南水巷。演员们身着绣有图腾纹样的少数民族盛装,在月光与霓虹的交织中唱响天籁之音,引得游客和市民驻足喝彩。
在江南大学校园,身着苗、侗、瑶等5个民族服饰的演员,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快闪活动惊艳师生。在食堂、图书馆广场、曲水桥等地,演员们整齐列队,唱起《琵琶歌》等传统曲目,引得过往师生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场“行走的非遗课堂”。更令人惊喜的是,多名学生主动加入侗歌学唱环节,在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指导下,体验侗歌的独特魅力。
“感觉跟我们那边的民谣有点像,因为我来自湖南,会感觉比较亲切。我们去向他们学习了民谣的唱法还有词调之类的,给我们一种文化的融会贯通感。”江南大学学生彭轩说。
活动期间,从江农特产品展销会同步举行。从江瑶浴药包、香禾糯、煨酒等特色产品吸引众多师生咨询购买。在表演队的热情推介下,不少师生现场品尝并连连称赞。江南大学学生郑一方说:“作为农产品展销的志愿者,我觉得从江农产品的各种功能功效和我们的专业也息息相关,所以以后我还是会积极参与这项活动,也会带动我身边更多同学和老师来参与。”
近年来,江南大学作为从江定点帮扶单位,立足“一药三香”产业发展需求,为产业制定精准帮扶计划,助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更是连续5年派驻干部驻村帮扶,发挥设计学科优势协助开发非遗文创产品。
江南大学选派从江县洛香镇独洞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守强表示,将为从江文旅发展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江南大学后方领导的关心和关怀下,想尽一切办法对接所有资源,让更多的游客尤其是无锡人民和江南大学校友了解从江、走进从江、爱上从江,甚至留在从江,为“养心圣地、神秘从江”的建设添砖加瓦。
此次活动是民族文化“走出去”与高校资源“引进来”的双向奔赴,既展示了从江“歌舞之乡”“非遗宝库”的独特魅力,更通过校地资源对接,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本文来源:黔东南日报http://dzb.qdnrbs.cn/szb/pc/202506/30/l01.html
原文链接:http://dzb.qdnrbs.cn/szb/pc/202506/30/c29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