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江南大学“智汇援疆”博士实践服务团在研学行走中助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8-21  文:通讯员| 高静 于乐  来源:荔枝网
资料来源 荔枝网

【荔枝网8月20日】记者今天(8月20日)从江南大学了解到,该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智汇援疆”博士实践服务团,日前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由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博士生党员组成,学院院长、系主任、骨干教师、辅导员等随行指导。

以“智”创新,校际协同共谋新篇

学院院长刘仁教授率“智汇援疆”博士实践服务团先后走访新疆农业科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开展科技援疆交流活动。

在新疆农科院,作物所所长张跃强,科技合作交流部副部长肖丽等出席座谈会。张跃强表示,新疆农业发展急需高层次人才支持,期待与江南大学深化校际合作。罗静教授和蒋航副教授分别就“微胶囊技术”“生物质胶体分散体系”作学术报告,为甜瓜虫害精准防控、小麦抗逆高效育种开出“江南方案”。

次日,实践团来到新疆农业大学,与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刘尊奇、副院长陈燕勤及教师代表、江南大学援疆干部姚剑英深入交流。两院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展开深入探讨。双方在联合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共建科研平台、共享实验资源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援疆计划受益者、实践团团长李家豪同学还与新疆农大研究生分享成长故事,勉励学弟学妹们响应时代号召,为西部建设贡献力量。

以“智”兴业,新质赋能产业增效

实践团走进新疆科能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入车间一线,看流程、问需求、解难题,以高校“智”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技术交流环节,团队成员用“车间语言”讲清“学术道理”,围绕手性氨基酸绿色合成与分离纯化工艺的关键环节,现场拆解技术难点、演示操作要点,让一线技术人员“一听就懂、一用就灵”。同时,依托学院在日用化工领域的技术积累,团队整合企业真实生产数据,提出生物基原料在化妆品、医药等高附加值赛道升级的可行路径,并与企业就合成生物学技术产业化落地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校企双方商定,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和联合攻关小组,把实验室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线效益,共同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疆样板”。

以“智”承魂,薪火相传同心筑梦

此外,实践团循着红色坐标,走进马兰红山军博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与八路军驻疆办事处旧址,在历史现场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在马兰红山军博园,斑驳的实验设备、简陋的半地下指挥所,无声诉说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忠诚与坚守。在新疆博物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汉代织锦,以跨越两千年的历史回响,印证着这片热土与祖国母亲血脉相连的不变誓言。走进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深刻地诠释了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为内涵的伟大抗战精神。

实践团通过“实地参观+沉浸体验+云端宣讲”三维课堂,把红色故事从展馆带进线上,把革命精神从记忆化作行动。实践团成员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马兰志气”融入科研创新,用“织锦智慧”推动民族团结,让革命火种照亮奋斗征程,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建设教育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书写新时代江南化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智汇援疆”之行,让青年学子走出实验室、踏进戈壁绿洲,用科技创新精准对接“国家急需、地方所需、民生所盼”,在破解技术瓶颈、赋能产业升级的火热一线中淬炼科研本领,厚植家国情怀。学院将以此为新起点,持续锻造“知理论、懂实践,敢创新、有担当”的复合型英才,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注入源源不断的江南青春动能。

本文来源:荔枝网http://www.jstv.com/

原文链接:https://m.jstv.com/news/2025/8/20/1407778725980696576.html?curchannel=%E7%8E%B0%E5%9C%BA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