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企业家辅导员”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5-11-21  文:江南大学  来源: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资料来源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江南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资源,锐意改革、创新发展,于2013年10月启动“企业家辅导员”校企协同实践育人项目,有效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积极探索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实践育人路径,为高校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创新思路。

建立健全三项机制,筑牢三全育人制度保障体系

江南大学着力构建紧密型、“共享式”、“多维度”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将育人资源嵌入思政育人体系、职业生涯发展体系、评价监督体系,推进三全育人提质增效,夯实互利共赢合作基石。

构建紧密型“1+1+1”全员式思政教育机制。完善组织管理架构。成立“企业家辅导员主席团”,下设秘书处,明晰权责、精细管理,共同制定《企业家辅导员誓词》《企业家辅导员工作章程》《企业家辅导员工作手册》等制度文件,明确任务和要求,牢把育人方向盘。与班主任、辅导员构建紧密型“1+1+1”全员育人新格局。参照班主任工作办法,依据专业特长为企业家辅导员一对一分配对接班级,与班主任、辅导员定期深入交流,共同在思想领航、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双创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为学生发展提供针对性指导服务,实现本、硕87个班级全覆盖。

形成“共享式”全方位职业生涯发展机制。横向资源按年级共享,构建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实践育人体系,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加符合所在学习阶段特点和需求的实践育人活动:大一侧重理想信念教育,大二侧重国情社情教育,大三侧重专业能力提升,大四侧重就业创业指导。研究生重点强化科研能力与素养提升,形成“企”智资源库。纵向资源按专业共享,整合企业家辅导员的行业资源优势,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企业家辅导员实现纵向深度交流。“共享式”全方位职业生涯发展机制的打造有助于对学生成长进行系统性的指导,从专业基础知识到专业技能的提升形成连贯的体系。

完善“多维度”全过程评价监督机制。每年举办“企业家辅导员暨班主任论坛”,搭建育人主体桥梁,共商阶段重点育人工作,邀请优秀代表分享经验成果,进行广泛深度交流互鉴,形成育人体系良性发展循环。每学年由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组织调查评估,开展“我最喜爱的企业家辅导员”评选活动。近年来,项目满意度评价逐年上升,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就业综合能力。

聚力打造三个平台,构建校企协同立体生态格局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通过企业家现身说法,让大学生精确把握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战略部署,科学锚定人生发展方向。构建了“基于学科、融入产业”具有江南特色的教育平台,不断形成“产教科融合融汇,政校企共育英才”的良好生态。

聚焦价值塑造,打造基于企业家精神培育的“沉浸式”全员思政教育平台。以企业家精神培育为核心,打造“理论浸润+实践体验”双轨并行的思政育人体系。一是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引“外援”进思政课堂、“信仰公开课”等载体平台,深入挖掘“企业家精神”思政教育元素。二是搭建社会“大思政课”平台。建立党团共建、校企联学机制,组建区域党建服务联盟,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信仰公开课等专题教育,引导学生走入广阔社会大舞台。

围绕双创教育,打造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深层次”全方位协同育人平台。一是推进“引企入教”。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贯穿专业规划、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竞赛与实践指导等各个环节,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强化“送教入企”。开展“名企有约”参访、“驻企调研实践”“中小企业论坛”等活动助力双创教育,共计2000多名师生多次走进67家企业家辅导员单位,传承“敢为人先、坚韧刚毅、崇德厚生、实业报国”的锡商精神,弘扬“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等维度的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服务供需对接,打造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全链条”全过程实习实训平台。一是拓展实践实训平台。全过程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就业咨询指导工作,通过转型教育、课题研究、校企定制班等载体,将大学生参观实习与企业研发、员工培训有机结合。与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探索创设校企联合培养班,致力培养一批兼具扎实基础理论知识与丰富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完善就业实习平台。累计与远东控股集团、中国工商银行、红豆电信、瑞银集团、宁波银行等企业家辅导员单位联合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人才工作站130余个,为学生提供1600多个实习就业岗位。每年约30人就职企业家辅导员单位。近三年,试点单位毕业生留锡年均300余人,研究生留锡率年平均近70%,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高质量人才支撑。

扩大三方影响,彰显产教融合社会价值贡献

汇八方涓流,助教育伟业。近年来,“企业家辅导员”项目不断提升质量、强化品牌、做实做细,成就了一批批优秀企业家和在祖国大地建功立业的新时代新青年,为“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注入新动能。

示范引领,铸魂育人,以实践创新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项目具有频次高、范围广、渗透强三大特点,打造了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人大代表、中国500强企业党政顾问等为领军人物的高素质企业家辅导员团队,累计聘任企业家辅导员12批,共204位,共计在校开展辅导活动760余次,参与活动500余次,受益学生上万人次。近五年,累计170多名学生获企业奖助学金,127位毕业生就职于企业家辅导员单位,形成了“学校为企业助力、企业回馈教育事业、协同提升育人质量”的良性循环。

推动双创,保障就业,培育一批批心怀家国的新时代新青年。通过“选、引、聘、挂”等方式,构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实践教学资源—建立见习就业基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开展毕业生质量反馈”的创新模式,使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无缝对接。培育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选调生基层服务先锋、自主创业典型等一批优秀校友。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近三年试点单位毕业生留锡人数累计破千,为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提供了人才支持。

校企协同,影响广泛,形成具有特色的实践育人共同体。校企协同实践育人,不仅打通了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积极发挥实践育人共同体作用,打造出高校实践育人的“最美一公里”。学校编纂《不止,是商道》《企梦江南》等实践育人故事集,总结项目育人实效,宣传共享育人成果案例。相关经验做法在《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央广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综合报道60余次,为全国高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行性高的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模式。

本文来源: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https://www.sizhengwang.cn/

原文链接:https://www.sizhengwang.cn/a/zyfwpt_sjyr_sjyrjpal/251120/2271476.shtml


阅读(

编辑:于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