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无锡高校持续发力“双一流”建设

发布日期:2019-06-12  来源:无锡日报   作者:张青
资料来源 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6月12日】2019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列20,近十年高校发明专利数量全国排行第10,在2019年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斩获2项国际一等奖、4项国际二等奖……近日,江南大学捷报频传。秉承“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江南大学正在持续发力,全面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深化教育改革 培养时代新人

立足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江南大学紧密围绕“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实行“小班化、任务重、要求严、互动强、考核活”的教育体系改革。2014年,课程体系改革启动,一期主要建设“新生研讨课——写作与交流课——卓越课程——学科前沿课”系列课程,同时开展大学英语课程和慕课的建设。

以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契机,学校实施“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即围绕“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通过“教师卓越计划、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和国际化拓展计划”三大举措,逐步实现“学业导师、新生研讨课、卓越课程、学科竞赛、辅修专业、专业认证”六项突破,推进至善学院培优、体育精神培育、勤工助学模式改革,探索形成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据了解,学校近年来连续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食品学科创新实践链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多元协同培养机电融合卓越创新人才”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激发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乃至创造知识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优化个性、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热情。”校长陈坚说。为激发青年学子创业潜力和创新活力,江南大学将“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以“基于专业、融入产业、引导创业、带动就业”为工作理念,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引智添力,联合高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学校建立了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构建了“意识培养——能力提升——项目孵化——专业服务”四位一体、多方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江南大学积极构建“大思政”教学体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院两级领导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为青年大学生讲授形式与政策课,坚定理想信念;思政类校园文化脱口秀《宝哥说》开讲3年多,主讲人与同学们聊时事,谈人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学生困惑,帮助青年成长,引发学子强烈共鸣;创建“问题导向+专题授课+智能课堂”三位一体的启拓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理性思考分析国情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学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协同创新发展 助力产业升级

作为国内食品轻工学科排头兵,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如何对接国家战略,更好服务行业企业,提高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

针对于此,江南大学完善产学研协同战略布局,将合作内容进一步深化,探索“技术孵化器”“技术转移平台”“高科技企业创业”等创新模式,从单一的技术转让向技术与服务共同转让,从提供技术或产品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转变,形成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合作新格局。

在去年举办的江南大学产教融合高峰论坛上,涉及政府战略合作、服务区域创新、地方科技平台建设等领域的65个项目集中签约,协议金额超2亿元。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工作站、地方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引领产业技术创新。

于2016年投入使用的江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以物理空间聚合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开创了“让企业把研发中心建在大学里”的协同创新模式,目前已吸引20余家企业、科研院所入驻,签约科研项目合同经费近1.5亿元。校企双方围绕企业现有技术升级、消化吸收引进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研究,为突破产业核心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前沿科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建立有效手段。

将办学优势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江南大学多年来通过一系列学科资源整合和提升,在融入与促进城市发展上不断寻求新路径。

瞄准地方建设“智能制造强市”需求,学校主动对接地方机械电子、环保工程、精细化工、艺术设计等产业发展,通过合并、重组,成立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数字媒体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医学院等。聚焦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与无锡市签署“十三五”合作共建协议,共建无锡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与无锡宜兴、江阴共建研究生院、江阴校区,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深化“政产学研用”结合。

“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既是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趋势的内在需求。”陈坚认为,培养行业所需人才、解决行业关键技术、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是江大的使命与责任。

打造文化校园 践行以文化人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轻工高等教育为特色的高校,江南大学以价值塑造为导向,以全才教育为理念,积极构建和拓展文化育人新平台。

学校整合校内外文化资源,全力打造“艺术课堂”新型平台载体。陈列艺术精品的钱绍武艺术馆、三次重建展示学科前沿和创新案例的设计馆、依托专业优势反映酿酒技艺的酒科技馆、展示生命之美和医学魅力的人体科学馆……一批蕴涵历史传统、彰显学科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展馆相继建成成为师生流连忘返的文化殿堂;“课堂+舞台”形式的“艺术课堂”,在文化通识教育课堂讲学的过程中,插入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现场示范、专题讲解、片段重现等手段,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戏剧、讲演、诗歌等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普及传授思想文化艺术知识,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探索、思考的热情。

既要思想浸润,更须躬身实践。学校依托学科优势,将“艺术课堂”项目“扎染艺术设计与制作”“觉于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鉴赏”“江南造物”纳入全校公共选修课,让学生零距离体验非遗文化,感受匠人精神。目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已经贯穿到江南人的日常生活中。


本文来源于:无锡日报http://epaper.wxrb.com/paper/wxrb/html/2019-06/12/verList.htm

原文链接:http://epaper.wxrb.com/paper/wxrb/html/2019-06/12/content_749618.htm

阅读( (编辑:张青)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